適當的坐墊、頂禮與坐姿

第三個預備練習是安排一個適宜的坐墊,以八支坐法而坐,並以正面的心緒作皈依並重申菩提心的目標。

安排適合的坐墊

依照典籍,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在一個稍微墊高的木頭平面上設置禪修坐墊,這樣底下比較通風。如果你看大部分在印度的藏人,他們多半在床上禪修,這樣底下就通風。他們並沒有分開的禪修室之類的地方。僅管在床座底下應該要擺放吉祥草等物以求取吉祥緣起,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這並不是很方便。

如果我們盤腿坐的話,所坐的坐墊建議要在後方稍微墊高,腿的壓力就會小一點,腿就不會這麼快麻掉。我總是覺得許多藏人很不可思議,包括達賴喇嘛在內,他們可以盤腿坐在平面上,臀部不用墊高,腳也不會麻。我自己是沒辦法的。

我曾經發生過一個很難為情的事。我被叫去幫達賴喇嘛的一些聽眾翻譯。我當時必須坐在地平面上,我的雙腿完全麻掉。當聽眾結束,大家要趕快起身離開房間,我試著站起來卻跌倒,必須扶著牆一點一點地移動出去。尊者笑得不行。我沒有整個摔倒而大丟臉是個奇蹟。

所以我們可以把臀部墊高一點,好讓腿不會麻。

我沒在這邊看到,不過很多佛教中心有這種禪宗的蒲團,很厚又很硬。這些並不適合我們要作的盤腿坐。這些是設計給日本式的跪坐的,把這個墊在底下你看起來比較高(又不會壓到腿)。如果你在這種墊子上盤坐,角度糟到你可能會摔倒。所以我們的禪坐墊子,要選一個適當厚度跟硬度的。關鍵是你要避免腿麻,而每個人身體都略有不同。

頂禮

坐下之前要頂禮。格西雅旺達傑總是強調說早上起來後,與其半睡半醒地走去咖啡機,第一件事就是對佛陀的代表或其他聖物三頂禮,這樣會很有幫助。把這當作上床睡覺前的最後一件事,也很好。但不要半睡著狀態,像殭屍一樣地作。早上如此實行的意義是,以此作為標定當天意圖的機會。尊者說他每天早上一打開眼睛要作的事情就是,設定當天要達成的意圖。

如果只想著「天啊,鬧鐘響了,我又要面對一天」,這樣是沒有幫助的。反之,當你入睡前,你想著「我等不及要再起來繼續我的修行或我所做的利益他人的活動」。而你很高興天亮了,你又能起來了。我不是在說失眠症睡不著。而是「太好了,夜晚結束了,不用再浪費時間了」(事實上我對我的網站就像這樣。我愛經營它,它太有益了,我等不及要早上起來繼續經營它)。這是一種歡喜的堅忍修行。享受你所做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看到這有多正面,對他人多麼有利,而你隨喜之。你真心覺得做起來非常正面跟快樂。

我們有一個可以打坐的好坐墊。坐下來之前,我們要頂禮。在任何禪修座次之前都要如此,這是一個需要養成的好習慣。

短頂禮

頂禮有許多不同方式。所謂短頂禮,是兩手合掌,拇指夾於內,指涉方便與智慧。然後以此接觸身體四處。提醒你,也有其他版本:佛教裡的任何東西,都可以找到不同版本。不過這是在道次第當中講的。你碰觸以下四處:

1. 頭頂。以此希望能獲得如來頂髻之相。這是在佛的頭頂上的一個突起的身體象徵。我記得我曾經遇到一個西藏喇嘛真的有這種相好,而且我不認為那是腫瘤或什麼的。我們要培養這種佛的功德。

2. 碰觸額頭以獲得白毫相。在眉間長出一捲毛髮。據說這像是無限長的帶子,你可以拉出來,無限延伸,然後收回來。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事情很可笑,但不同的佛身相好都各有教授,代表著所累積的因。由於你恆常尊敬你的靈性導師,總是觀想他在你的頭頂,你頭上就會有一個上師所坐的墊子。而眉間白毫則是智慧第三眼,不是羅桑朗巴的那種胡扯,而是中脈的上端開口,在時輪金剛當中得到空色身的地方。

3.然後觸碰喉嚨以獲得佛陀的語。

4. 然後觸碰心以獲得意的功德。

然後你俯身,以七處觸地:雙手、雙膝、雙腳,以及額頭。這是說務必要以額頭觸到地面。

然後趕快起身是很重要的。你不想要養成趴在地面上的習慣,就像某種低等投生的樣子。所以趕快起身。

然後直身站好。我幾乎可以聽見我媽說 「站直,不然你會駝背的」。你不想變成駝子,趕快站好。再一次,這樣也比較尊敬。你想要趕快站起來以獲得解脫或正覺,而不是趴在地下。

頂禮三次之後,再碰觸這些地方一次。

七處觸地與七聖財

你要以七處觸地,而這代表… 嗯,有許多不同版本。通常我們聽到的是說七聖財。這些是聖者們,也就是對四聖諦有非概念性了悟的人們,所認為珍貴的。他們珍視這七種特質如財寶。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清單,讓我們思考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1. 信。有時候在英文中翻譯成信仰,但如果你真的去看它的定義,這是在說認知到事實為真,而且相信它為真。想一想,我們不是要去信仰一個幻想故事。我們不是去相信聖誕老公公或復活節兔子。我們也不是要相信股票市場會漲或明天會下雨。我們說的是接納真實。「這是真實,這是事實,而我接受它,以強大的信心我相信這個真實是正確無誤的。」提醒你,我們可能會對何為真實有奇怪的看法,但這邊說的是真的事實。

如果你想想看我們所要相信的事實有哪些,這並不容易。例如,因果,行為導致結果:你以破壞性的方式行事,就會造成不快樂。要接納這一點並不容易,不是只是那種「我的上師這樣說,書本上這樣寫」的接受,而是真的有確信這是真的。聖者們對於四聖諦有非概念的確信,不是只思考四聖諦的一般架構或它的代表 (代表也是概念性思考),而是以非概念的方式親見其為真,親見因果定理為真。因果關係就是四聖諦的整個架構。

2. 戒。如果你有了絕對的確信,相信行為的因果原理為真,那你自然就會有倫理規範。你不會以負面、破壞性,受煩惱或無知影響的方式行事。

3. 施。與他人分享我們所學,所有的。

4. 聞。指的是真正去學習,並且有很廣博的教育來真正了解教法。

5. 愧(於人有愧,關心我們對他人的行為)。也就是說,如果我以離譜的負面方式行事,這會讓我的導師們蒙羞,讓佛教蒙羞,以及讓我所連繫的群體蒙羞,例如家人等等。這個聖財跟下一個是道德行為的基礎。

僅管你可能會說這是非常亞洲的想法 「我讓我的家族蒙羞」我想對我們來說也是適用的。如果我們去酒吧喝醉發酒瘋之類的,那會給佛教帶來非常差的名聲,因為別人知道我們是佛教徒。

6. 慚 (自分有慚,道德自尊心)。「我對我自己有很高的尊重,所以我不會做負面的事情」。在柏林,我挑戰課堂的學生為什麼不作點壞事:你為什麼不騙人? 你為什麼不說謊偷東西? 許多人回答:嗯,因為這感覺不對。所以這是因為感覺不好。我們不是在說有一套民法或道德法律而我們不能犯法之類的,而是一種心理自尊。我尊敬我自己,所以我不會這樣作,這樣作不對。而不是怕犯罪,我有罪。這是一種很健康的態度,是在英文裡所謂的自尊自重。

我認為這種自尊重的特質,是辨識佛教方法的主要特色。這有一整套關於佛性的討論。佛教不去培養這種「我有罪,我是罪人」的自我形象,而是尊敬自己,因為我們有能力去發展。而對於我們的缺失,我們有慈悲心。因為它會帶來迷惑所以我們要克服它,而不是因為我們的缺點是壞的、不服從某位神或某種律法什麼的。

7. 慧。如達賴法王常說的,運用殊勝的人類智慧來辨別什麼是有益,什麼是有害,什麼是真,什麼是虛幻。我們真的需要培養這一點。我們不是小孩子需要別人告訴我們什麼有幫助什麼有害。我們需要自己發展並增進這種能力,因為我們是有這種明辨的智慧的。

長頂禮 (大禮拜) 

然後有這種長頂禮。要作的事跟短頂禮都一樣,只不過當你七處觸地時,你的手臂向前延伸,稍微分開,手掌覆地。這種頂禮我們通常在修整套(前行)時作,例如十萬次。有些人會在身體趴下時再雙手合掌收入拇指,然後置於頭頂,再把手放回地上。經典跟尊者都說這完全不必要,趕快起身比較好。儘管很多人都這樣作,這是不必要的。

有些經教說你頂禮時身體所覆蓋的土地,其微塵或原子數再乘以不可思議倍數,就是你所累積的善業福德。看起來如果你很高、很大,你就會累積比矮小的人更多福德。但我不認為這是經典要說的事情。

以累積不可思議大量的善業來說,你常聽說一個比方,就是比恆河沙數還多。所以這只是一種代表巨大數量的形象化說法。然而,經典總是給一個特定的數量,我得說讓人不太容易同理。你對此尊佛頂禮,然後你有這麼大數字的功德加倍,然後另一尊佛一個數字,又一尊佛另一個數字。這些真的很難去搞懂。

然而去追求更高積分的所謂福德-此所以我不太喜歡它在英文的翻譯merit,因為它給你一種累積分數的感覺- 你可能會說 「喔,我不想對三十五佛當中的這尊佛頂禮,因為祂給的福德比較少,不划算! 我要選這尊投資報酬率比較大的頂禮,這樣我頂禮少一點也可以得到更多。」你是在選購東西了。我絕對不認為這是該有的動機。這完全不是重點所在。

我覺得去分析這種事情會很有幫助,而不是只是毫無疑問地接受經典上說的。佛陀說要分析所有事情。佛教的方法是你先有一個假設,然後你試著看看有沒有反例。這就是你在所有論典中都會看到的,「有些人說…」提出一個假設,然後「但如果是這樣,就會有這樣那樣的奇怪結論出現」。這就是分析的方法,這是佛教辯論當中使用的。有些人作假設,其他人挑戰這些假設並

例如,許多大乘經都說佛身上的每個毛孔都有一尊佛。或是有無量的世界系統,而在這些世界的諸佛的諸毛孔當中又有更多佛,等等。如果你在大乘體系中開展,就有這種擴展心胸的不可思議景象。想一想,其實這些並不奇怪。你有沒有嚴肅地想過,宇宙有多大,那些細小到肉眼看不見的點,卻需要最強大的望遠鏡才能看見? 但那卻是一個有幾十億恆星,甚至更多行星的星系。如果你想一想整個宇宙的範圍,是很不可思議的。在古老的佛教典籍中卻有著類似的景象,在佛陀的每一個毛孔中,就有一個宇宙。這是我們在佛教當中看到非常有力量的景象。然而,我不知道這要怎麼與我們禮拜時身體所覆蓋的微塵數來作關連。

講到微塵,我的看法是,如果以非常實際的想法來看,作頂禮的障礙之一- 尤其是像在菩提迦耶這種舉辦大法會可是地面很髒或泥濘的地方- 就是你怕髒,不想頂禮。如果你有這種碰觸地面是很好的事情,碰到一堆灰塵很正面的想法時,就容易幫助你克服那種我不想搞髒衣服的抵制心態。你之後再去清洗或撣掉灰塵。儘管我這種思路可能很不起眼,但我是以非常實際的方式來看它,而不是什麼奇妙的巫術。

想想那些在西藏三步一拜幾千公里的朝聖者,他們會搞到多邋遢。顯然,如果他們害怕灰塵,他們就不可能這樣作。如果你的看法是「哇,我因為這些灰塵而累積了這麼多的善業」,那就徹底改變了你做這件事情的態度,不是嗎? 無論如何,這是我的看法。

手勢頂禮

同時又有手勢的頂禮:

  • 雙手合掌屈拇指於內,觸心。
  • 或是舉右手,屈拇指,四指伸直於鼻前,低頭作禮。
  • 第三種如前但只舉一指。我們通常不作此法。

當你身處某地,你在地板上作完整的頂禮會看起來非常奇怪時 – 例如你在夜車上或是飛機上之類的 – 那你可以作手勢頂禮。或者是真的病得很重,不可能作完整的頂禮,那即使你臥病在床也可以用手作禮。所以總是有辦法的,總是有變通之道。這是很有用的。

靈活並且適合情況的變通是很重要的。這我不能再強調更多了。對修持不要頑固跟沒有彈性,卻要非常非常靈活跟放鬆。你看藏人,他們對怎麼修持是完全放鬆的。他們做得正確,但靈活地配合情況。

讓我給你們一個很棒的例子。我永遠的楷模是岑夏色貢仁波切。我跟了他九年,所以我真的有非常多時間跟他朝夕相處。當你接受金剛瑜伽女或是有時候像勝樂金剛的灌頂時,就需要承諾作薈供(tshogs),是一種一個月兩次,在藏曆初十跟廿五兩天的供養儀軌。有些西方人問他說,如果我們沒有藏曆,又不知道哪天是陰曆的初十跟廿五怎麼辦呢? 仁波切答道:你們西方的月曆沒有十號跟二十五號嗎? 顯然是可以有彈性的。並不是說你不在那天做,你就會下地獄。不是這樣的。他非常非常靈活變通,像我說過的,用一個牛奶瓶子代替珍寶莊嚴的寶瓶來給灌頂。我想此所以大家這麼愛他,因為他就是很腳踏實地。星際大戰的尤達的臉就像他的臉,這能給你一點概念他看起來是什麼樣子的。

身、語、意的頂禮

無論如何,我們需要作身的頂禮、語的頂禮,以及心的頂禮。

身頂禮

身頂禮不只是像我前面說的,也是要對三寶恭敬,例如把法本或佛像舉在頭頂上。你會發現藏人總是這樣作。而如果他們自己不這樣做,他們也喜歡讓喇嘛拿本經書碰他們的頭。

我想到一個例子。1971年,當尊者給予密集續的註釋集的傳講時,我也在場。每個人都對講解的深奧大為讚嘆,尤其是想到法王當時還這麼年輕。應該有約莫五千到八千僧眾在場,我不知道確切的數字。無論如何,講課結束時,法王在很高的法座上,盤腿坐著,用難以置信的不舒服姿勢整個人向前彎腰捧著法本 – 一點都不輕 – 捧著不動,沒有休息,讓全場聽眾走過接受法本碰頭。這真的不可思議。當你想到達賴法王尊者,不只是他言語跟心靈的功德,他身體的功德也是難以置信的。

色貢仁波切曾說他與法王在印度一起搭車旅行,去一些很難到達的地方,他說有時候長達十二三個鐘頭的車程。在這些很難走的喜瑪拉雅山路上開。最後,他說法王下車時完全清爽,充滿活力,而色貢仁波切幾乎不能走路,暈車到不行。

再一次,身體的頂禮- 用頭碰書跟佛像,也不能教條化。如果你跟家人或父母在一起,而他們會覺得你非常怪異的話,就不要在他們面前作。這完全就是這個倫理有關的地方: 想一想你的行為會代表什麼。你不想讓別人覺得佛教很奇怪,像是一種邪教,天啊我的小孩怎麼會信這種東西… 尤其是你父母在的時候。所以低調一點。

當我們談論密續教法,常常會講到秘密這個概念。我覺得更好的字眼是私密。這是要私下作的,而不是在所有人眼前作。如果他們不在其中,不屬於他們的社會,那他們就會有很怪的想法。此所以我們不建議在你客人或小孩,或客人的小孩會到的房間擺放這些裸身男女本尊,或站著展示身體,或擁抱之類的畫像跟照片。因為人們可能會想「好怪異的色情圖片」或覺得是惡魔崇拜,像閻魔敵有角,有水牛頭,有火焰等等。「這是惡魔崇拜嘛!」你不需要把這些放在牆上,讓人進來看到產生奇怪想法。

西藏的唐卡通常前面有布幔,你放在牆上時把幔子放下來,你不公開修持。如果你一定要有唐卡,放佛陀的畫,或是溫和寂靜的形相如觀音、文殊、度母等。你也不該把唐卡掛在衛浴廁所,這是蠻不恭敬的。

語頂禮

接下來是語頂禮。經典說:你觀想身上有許多頭,每張臉有許多嘴巴,每張嘴都讚嘆三寶。

我得說我老是覺得讚嘆的概念有點怪。「喔,佛陀啊,你好偉大,你好殊勝」。你在其他宗教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東西,充滿各種讚嘆。「喔,佛陀,你好遙遠」不是這樣的。我認為我們要欣賞這邊的內涵。如果你看世間八法,當中就有毀與譽。對此有完全平等心的話,就會有一種「都一樣」的態度。所以佛陀並不需要讚美,他也不會「啊,你讚美我,我好高興,我好棒」。我們讚頌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好處,而不是佛陀的好處。重點是要記得這些功德,並且真正升起極大的尊敬與欣賞跟仰慕,這些是要在我們自己當中培養出來的。這才是讚嘆的重點。

意頂禮

在心靈來說,是要去思惟佛、法、僧的功德。想像這些口跟臉等等,都只是幫助我們增長這種對其功德的欣賞,並且去記得它們。他們也都在作讚頌,像是隨喜這些功德。對吧。

坐姿:毗盧遮那八支坐

接下來是坐姿。你坐下來之後,依照毗盧遮那八支坐法來坐。這是在蓮花戒大師的修次中篇與後篇所說的。

1. 腿 – 以金剛跏趺盤坐。在印度瑜伽中,這叫蓮花坐。在佛教的傳統中,這叫金剛坐。你的雙腳翻上放在大腿上,像是一支金剛杵。

對大部分人來說這並不容易,從小訓練會比較簡單,筋會越來越軟。但真正需要它的時候是在你要作幾種圓滿次第身體風息修練的時候,此時你必須要這樣坐。不然這也不是必須的,你可以用所謂半跏趺,就是一隻腳放在大腿上。

你看那些喇嘛花非常多時間在雙盤上的腿,是蠻可笑的。如果你也不能單盤,你就單純盤坐好了。那些一輩子都雙盤的人,你會發現他們的腿變形了,腳放下來變成外叉。日本人坐在腳上,結果就變O形腿。你看到腿就知道那是日本人,因為他們站的時候就是這樣。

我得說這會讓你的姿勢跟走路都有點問題。我的腳就是這樣,很難直著腳走路,硬走很不舒服。這些其實在老的時候都會製造問題,很多老年人都有膝蓋問題。但藏人還是不管,都這樣坐,比如達賴喇嘛也有膝蓋問題。但西方的老年人或有經驗的禪修者跟老師,盤坐很多的人,都發現老來很難盤坐久坐。這讓他們很難在像是印度接受傳法。我就深有體驗。僅管藏人不強調這點,我覺得如果我們盤坐禪修很多,用運動來平衡是蠻重要的。

當然你會發現即使有這種禪修姿勢,日本人也不照作,他們就是坐在腳上。而泰國人把腳放在同一邊。所以也是有各種不同的作法。

2. 手 – 擱在大腿上,左掌在下右掌在上,雙拇指相觸。有些人把手掌從大腿稍微舉起,但這會讓肩膀肌肉很緊繃,過段時間就會很痠痛。最好是放鬆擱在腿上。

3. 脊柱—要正直。如果你全跏趺坐,你的背脊自然就會直。你腳伸直,背反而非常難直。

4. 牙齒、嘴唇跟舌頭 – 不要咬牙,好像你喝了四杯濃縮咖啡一樣。你的嘴唇也不該緊抿,而要放鬆。舌頭輕觸上排齒的後齦。這樣可以減少唾液分泌,不然坐著就會流口水,不太好看。或者你得要不停吞口水,因為不停在分泌,這也會讓你分心。這樣擺就可以減少唾液,就不需要一直吞。

5. 頭 – 稍稍低頭,不是整個低下去,也不要抬頭。低得太多會暈。

6. 眼睛 – 總是建議要半開,觀鼻尖。有些人覺得這是鬥雞眼盯著鼻子看,不是這樣的。這邊是說鼻尖的方向,也就是從這個角度往地上看。

有許多理由不讓你閉眼禪修,最普遍的原因就是眼睛閉上更容易睡著,僅管這也能讓你遮斷外界干擾。

法王指出,你如果閉眼,也會有來自內在的干擾。你如果注意觀察,就會發現閉眼時會有一點點的閃光。他說這是閉眼禪修帶來的內在干擾,干擾你的專注。

我想強調一個更普遍的原因是,如果你一定要閉眼才能靜下來,培養正面心緒,那就會變成你在日常生活中定心的大障礙。如果你養成要閉眼才能靜心或才能對某人生起慈悲心,那就很難運用在日常生活了。我得說這點書上沒寫,但我覺得很有道理。

7. 肩膀 – 下垂,而不要聳起來。這對日常生活真的蠻重要的。當我們非常緊繃跟緊張的時候,我們就會聳肩,然後脖子就會緊繃。如果你注意到你白天或跟別人講話時肩膀聳起來,記得放下來。

這跟面部表情是一個道理。有些人就是撲克臉,一點表情都沒有,這對你跟人講話是會讓人覺得漠不關心的。有些人呢,即使沒跟人講話,眉毛也皺起來,額頭眼睛嘴巴也都是緊繃的。試著放鬆這些肌肉。肌肉越放鬆,你的心也越鬆。肩膀放下來。如果你是撲克臉,不代表你一定要裝成馬戲團小丑一樣的假臉,但試著有點人味吧。

同時,我不知道你的狀況,如果我舉著手臂用電腦滑鼠,尤其是你如果坐得比較低,桌子比較高,那對肩膀跟脖子會帶來難以想像的壓力。我發現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把椅子調高一點,讓用滑鼠時手臂放下來。

8.  呼吸 – 不要深呼吸,就是自然用鼻子呼吸,不太快不太慢。

之後,你再作呼吸練習。有許多專注於呼吸的方式可作:

  • 專注於鼻子,如果你覺得有點悶,想提升對呼吸的注意力。
  • 專注於臍間,腹部的突起收回,能讓你遇到壓力時更定下來。

有很多專注在呼吸上的方法,也有數息法。重點是不要只當作算數活動。通常數到十一或二十一然後重覆,但這其實也都沒什麼關係。

又有九節風的修法,但這牽涉到很複雜的觀想。當法王給大眾講解時,他完全不講觀想。這表示什麼呢? 這表示如果你太專注於觀想,你反而失掉這樣做的目的,因為你會一直擔心「喔,我沒辦法觀想正確,這個脈這樣走還是那樣走呢?」然後你就更緊張更懊惱。

我們在密續修習中有一些死時的觀想法(從觀本尊開始,等等),法王說除非你是非常非常好的修行人,別在死時修這個,因為你只會很緊張,懊惱你沒辦法好好觀修 「這個要怎麼觀? 是想這樣嗎? 然後下一步是?」你最後會在很不安的心緒中死去。他說最好是專注於菩提心的心緒而離開「願我能持續在法道上,願我能持續幫助他人,值遇靈性導師」等等。不要擔憂,不要把觀想看得那麼重,因為這太難了。並不是說觀想完全不重要,而是說觀想並非主要重點。

作九節風,法王說開始先用手從膝蓋摸上來,握拳,拳頭拍腋下。然後用一根手指塞住一個鼻孔,緩緩呼吸,然後用另一個鼻孔出氣。不用換手,那太分心了,就用同一隻手這樣三次。然後另一邊三次。然後雙手在腿上開掌握拳,用雙鼻孔吸跟呼。這樣就可以了。並不需要複雜的觀想,要讓心進入中性、不特定的狀態,以作為升起正向心態的基礎,這才是重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