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密續?

密續在西方經常受到誤解。但實際上,它並沒有什麼特別神秘之處。密續利用的是一種我們人人都有的,力量很大的工具:想像力。對於已經建立起佛教中心教義堅實基礎的進階修行者而言,密續是一個可以快速有效的方法,讓他們達至能最大限度幫助所有眾生的果位:佛果。

密續修行的基礎

密續是一種進階的大乘佛教求取證悟的修行。它必須在所有經乘修行的堅實基礎上為之,包括了道次第的教授。其中特別重要的是:

  • 可靠的嚮導(皈依)
  • 遠離所有苦與苦因的決心(出離心)
  • 嚴格的道德自律
  • 菩提心動機(為了所有眾生的利益而求取證悟)
  • 六度(六波羅蜜),尤其是當中的:
  • 禪定
  • 空性分別性意識

一旦行者學習與訓練所有這些內容並獲得穩定,並完成緊密的前行修行後,他就準備好可以進入密續修持。前行修行對於修行成功所必需的淨化負面潛質跟培養正面潛質是很重要的。行者修持密續的動機應該是因為他們的悲憫與菩提心非常深而且強,他們等不及經乘道軌所需的極為長久的時間來成佛。密續是一種把所有經乘修行總集成一個極為有效且全面的方法。

密續(坦特羅)一詞的意義

梵文中的「坦特羅」意思是「續」:此處續有兩種意義。第一個就如同紡織機上的經緯線一樣。密續就像經線般把所有經乘教法編織起來。第二個指無始無終相續不斷,一般說來這指我們的心相續:我們個人生命主觀經驗的續流。這種續流包括了身、語(指某種溝通)、意、行動(事業)、以及各種良好品質(功德),例如對自他的體諒跟關懷(這是我們保守自己跟保守物種的天生直覺)。我們在每一世當中,都有不同形式的這些面向以及不同層級的展現;這些變動的因素,加上心相續的空性(任何狀況下都不成立實存),以及這些因素可以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合起來叫作「佛性」。它永恆持續不斷,故稱為「續」。

密續的基、道、果

所有我們的相續都可以分為基、道、果三層面:

基密續是我們這些在輪迴中流轉生命的凡俗狀態的無始續流。這些凡俗狀況乃是由不明瞭自己、他人、與所有一切存有的實相(無明),以及有害情緒及其所驅使的業力所產生的。這種迷妄續流充滿了各種痛苦,自己永遠持續著這種基本狀態,直到我們清除這種迷妄為止。這種基位被定義為不淨。

果密續則是全然清淨佛性狀態的無終續流,身、語、意、事業、功德皆呈現圓滿佛陀的狀態。

道密續是續流部分清淨的,處於基與果間的中間狀態。我們想像佛性狀態,例如我們的身等等,呈現為佛陀的形象(密續本尊)。我們想像時要了解,我們雖然是想像著一個尚未發生的狀態,但在我們完全清淨佛性後是可能發生的。因為這種方法要想向我們自己以佛陀形式存在,所以密續修行又被稱為「果乘」,我們用與我們要達成的結果相似的方法修持。

多手多腳

密續修持當中許多要自觀的佛陀形相,有多張臉,多臂多足。這些就是前面提到的編織的經緯,因為它們各有表義。每個身體部分都代表經乘道次第中不同的面向。例如,六臂代表同時具足六波羅蜜:布施、戒律、安忍、精進、禪定與般若智慧。藉由觀想六波羅蜜的圖像化表徵,我們可以自然地一次想起這些,比一一去思惟要容易多了。

前行修法

在想像自身具有這些多肢形象的同時,我們不管在禪修中或日常生活中,都要建立正面力量跟深刻覺醒的兩種網絡(福德與智慧資糧)。我們以慈愛與悲憫幫助他人,並專注所有相關人事物的空性上。這兩種網絡也是佛性狀態,以及讓佛性狀態在基道果層次上作用的原因。因此,為了啟動強化這兩種網絡的進程,我們要在實修密續之前勤修大禮拜與金剛薩埵淨業等前行修法。

灌頂

要開始想像自身為佛陀形象的佛,我們得要從具資格的密續上師處接受灌頂。我們應該在所須的經教學習與前行修持都準備充分後才為之。藉由密續上師跟我們一同觀修儀軌的力量、我們自身的佛性被活化與促進,開始轉化為佛陀。為了這種轉化不受障礙,我們要發誓不去做、說、想那些會傷害修行的事情。這些包括了道德戒律、菩提心誓言,以及有時密續誓言。若未自願性地承諾這些誓言,我們接受不到灌頂;若不盡力清淨持守這些誓言,就沒有真正的密續修行。

總結

跟性行為跟神秘儀式毫無關係,佛教密續提供的是一個能讓我們潛能全然覺醒的高層次且複雜的方法體系。密續修持不可隨便;當我們主動參加(灌頂)儀式時,我們發誓要終身持守誓言。就因為如此,我們應該只在對佛教教義有堅實基礎後才著手修行密續,尤其是對所有眾生無偏私的慈愛與悲憫,以及對空性的良好認識。

對進階修行人來說,密續對心的影響猶如核子彈般。若正確修持,它能摧毀自我與我執,並快速帶領行者達成證悟;證悟之後他們就能不可思議且恆常不息地利益所有眾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