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内涵
出离心是不仅远离某种形式的苦难、也是远离其苦难之缘由的决心。因此,出离心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气。它绝非不花任何代价就能得到某一妙物之旨趣。
出离心也含有信奉从某种形式的苦难及其缘由中解脱的可能这一事实。出离心并非一种痴心妄想。它相信在以下三个方面都乃真如(信)这样一个事实:
- 理智地相信 – 明信。消除心中对对象的不安情绪和各种态度。这样,正确的出离心就消除了心中的犹豫、自怜、以及对被迫放弃心仪之物的愤恨。
- 相信一项事实乃基于理性 – 信解。我们要理解从痛苦中解脱及其原因的可能性。
- 怀菩提心相信一项事实 – 信愿。至于发菩提心的两个阶段,我们并非只需拥有放弃某种层次的苦难及其缘由的希望或愿意。实际上,我们需要尽当前之所能完全放弃二者,投 身于使我们能够最终永远脱离它们的修持之中。
此外,正确的出离心和那些短暂的、万分激动的出离之心 – 基于对拯救我们的外在力量的盲目信仰而产生的狂热迷乱的弃绝之心 – 完全两样。前者需要对相关的艰辛努力有一种现实的态度。我 们可以从他者那里得到启示,但自身需要付诸努力。
进一步说,我们对如何取得进步要有一种现实的态度。脱离轮回从来不是一种一日好似一日的线型过程。直到永远得到解脱,否则轮回将起起落落、生生不息。从长时段的视角看,我们能够见证这种进步,但假以日计,我 们的情绪则在起起落落中继续。
因此,我们需要纪律和耐心以忍受成佛之路上的艰难困苦,不管有几多起落,都要披甲精进坚持不懈地勇往直前。有了明信对成就解脱之决心的支撑,我们就不会灰心丧气或气馁失望。
宗喀巴关于出离心的两个阶段
宗喀巴在《三主要道》中作了如下区分:
- 根据出离心的初始道,我们将最关切之事从利益今生转向裨益来生
- 前者和旨在进入天堂的非佛教徒所培养的弃绝之心属于同一层次。后者完全为佛教徒所有。
前者和旨在进入天堂的非佛教徒所培养的弃绝之心属于同一层次。后者完全为佛教徒所有。
轻松佛法出离心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一个基础阶段 – “轻松”佛法(就像轻松可口可乐一样)来弥补这一差异。轻松佛法出离心将我们的基本兴趣从满足一时转向饶益今生或来生。
但是,在我们视之为达到“真实”佛法层级的垫脚石时,轻松佛法出离心在成佛之路上只是部分有效。要达到真实佛法的层次,我们要在理性的基础上正确的理解并相信有关转世的佛法教义。如若不然,我 们如何能够真心诚意地努力饶益来生或者从无法控制的不息轮回中获得解脱呢?
因此,我们以轻松佛法出离心观照今生之日常琐事 – 人际关系中、处理困难时遇到的各种琐事,等等。我们同样观照那些缘由,为了提升今生 – 不仅是当前、还包括以后生命之质量而愿意将二者舍弃。这 一层次的出离心和心理疗法异曲同工。
和这一层次相平行, 我们可以拥有一个轻松佛法出离心的皈依。 我们做出皈依, 忍受自身的精神病症, 这样精神病症就只能给我们造成一些小麻烦。 我们关注那些完全或部分达到这一成就的人们,以 他们为路标。
[见: 轻松佛法和真实佛法的比较。]
暂时的出离心和皈依
道次第首先根据出离心的初始道讲述了皈依。在此当中,皈依基于对转生至恶趣之恐惧和三宝能够引领至善趣的信仰。如同轻松佛法出离心,这一层次的出离心和皈依同样只是暂时的。这 种出离心和皈依同样并非完全的、定义性的形式。
法宝能真正灭度苦难及其缘由,也是通往真正的灭度的真正心路(正道)。但是,在初始道层次,法宝并非真实的法宝。我们想要灭度的只是粗显的苦难;其缘由只是对行为结果及其原因的无知;灭度是暂时的;道 路也只是规避作出有害行为。
此外,那些已经取得所谓上述佛法者则处于最佳的转生状态 – 人或神而不是佛,必然也非那些具有对空的非概念性认知的圣僧(梵文: arya sangha)。
定义性的出离心和皈依
我们只能在中间层次的道次第看到完全的、合乎定义的出离心和皈依。在这里,真正的苦难有三类(痛苦、变化、和困扰);真正的缘由是对空的不识;真正的灭度是永远、而非暂时性的 – 例 如进入更高层次的转生或进入禅思状态;真正的心路是对空的非概念性认知。
与之相应,我们在此作出合乎定义的皈依,以达到真正灭度和真正心路的真实佛法为目标,就如同这完全存在于佛之心相续、或部分存在于圣僧之心相续。
[见: 认识三宝。]
菩提心层次的出离心和皈依
在发愿菩提心的道次第高级层次,出离心的目标是脱离所有其他形式的轮回之苦及其根源 – 不仅仅是苦难之痛、不仅仅是作为有情物之苦难。这种希望所有其他人完全脱离苦难及其根源、并 对坚信此希望能够实现的愿望称为“慈悲”。慈悲是菩提心层次中的出离心之一个方面。
为了拥有帮助其他所有人得到解脱的能力,我们需要菩提心层次之出离心的另一个方面。我们不仅需要弃绝妨碍我们解脱的情绪上的障碍(烦恼障),还需要弃绝妨碍我们彻知一切的认知上的障碍(所知障)。这样,就 在此暗示了对彻知一切、对彻知一切的阻障、对能够永久地消除这些阻障的坚信之理解。这同样暗示了对任何人都能永久地消除这些阻障的坚信。
总结
因此,在成佛之路上,我们需要弃绝苦难及其根源的意愿。因此,需要我们认识自身苦难、自私、懒惰、执迷、愤怒等之根源;从现在做起就尽其所能弃绝它们;也能尽早设法永久性地消除它们。
在密宗中,我们甚至需要更深层次的出离心。我们需要尽我所能地乐于放弃通常的自我意象以及我们对此之认知,并真正使其出离。出离心确实是一个深刻而又深远的修持,从清怡达摩一直到最高级的密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