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生活中采用一个安全的方向(藏文:skyabs-'gro,皈依)是一种主动的进程,而不是寻求更高势力的保护这样一种被动的进程,就像词汇taking refuge(原意是“避难”)可能所暗示的。通过在这个方向上努力,我们保护自己免受恐惧之苦和苦难之害。
要在生活中定位一个安全的方向,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表明该安全方向(藏文:skyabs-yul)的目标。这些目标就是三种稀罕而最为重要的宝物(藏文:dkon-mchog gsum),通常称为皈依三宝、三宝、或者三法宝。它们是佛(藏文:sangs-rgyas,显明的进化者),法(藏文:chos,防范措施),和僧(藏文:dge-'dun,有目的的社团或网络)。
尽管三宝有多种表达形式,但藏传佛教所有四大学派的显宗传承都采用了未来佛弥勒的经典中大乘佛教对三宝的呈现。
稀罕而最为重要之宝物的表面及最深刻的层次
根据以弥勒的《现观庄严论》(藏文:mNgon-rtogs rgyan;梵文:Abhisamaya-alamkara)为基础的传承,三宝中每一宝有一个表面的(藏文:kun-rdzob-pa'i dkon-mchog,世俗宝、表面的)和最深刻的(藏文:don-dam-pa'i dkon-mchog,胜义宝,终极的)层次。表面层次的三宝掩盖着最深刻次的三宝。其呈现符合弥勒在另一部著作 – 《宝性论》(藏文rGyud bla-ma;梵文:Uttaratantra)中对三宝的定义。除了表面层次的法宝,其余一切均满足这些定义。
让我们看一看十七世纪格鲁派大师杰尊·却吉坚赞(藏文:rJe-btsun Chos-kyi rgyal-mtshan)在《幸运龙王游戏宫: 《现观庄严论》首章通义》(藏文:sKal-bzang klu-dbang-gi rol-mtsho zhes-bya-ba-las skabs-dang-po'i spyi-don)中的解释:
佛:
-
表面的佛宝是佛陀的肉身(藏文:gzugs-sku,有形之身,觉悟形式的躯体 ,形状之体)。这种躯体的网络形式包括报身(藏文:longs-sku,充分运用之身,充分运用之躯体 ,受乐之体)和化身(藏文:sprul-sku,化射之身,变化之体)。前者教授圣僧(藏文:'phags-pa,达到高度觉悟者)菩萨,他们对空没有非概念性的认知,而后者是前者的变化之身,教授那些有幸际遇他的普通生众。
-
最深刻的佛宝是佛陀的法身(藏文:chos-sku,包含一切的身体,包含一切的躯体,真体)。这种涵括一切躯体的网络形式包括智慧法身(藏文:ye-shes chos-sku,包含一切具有深刻认识之躯体,关于一切的最深刻的意识,智慧真理之身)和自性身(藏文:ngo-bo-nyid sku,本质性的身体,本质性的躯体,本性体)。前者指佛的觉悟思维,它拥有所有正道心(藏文:lam-bden,道谛,正道)的完全网路,它永久性地根除了所有的苦难及其根源,以及所有精神上的障昧。后者指佛遍知一切的思维之空,同时也相当于对两组障昧真正终止(藏文:'gog-bden,灭)的网络。 两组障昧是情绪的障昧(藏文:nyon-sgrib,烦恼障) – 烦恼情绪和态度的障昧,它阻碍解脱,以及 – 认知的障昧(藏文:shes-sgrib,所知障) – 关于所有知识的障昧,它阻碍遍知一切的智慧。
法:
-
表面的法宝是教义的十二种文本分类,它们是佛所宣示的启发性言语。
-
最深刻的法宝是真正的断灭(灭)和阿利也 – 不管是俗人还是僧人 – 心相续中的正道心。
僧:
-
表面的僧宝是阿利也中的任何个体,不管是俗人还是僧人。
-
最深刻的僧宝是阿利也心相续中真正的断灭(灭)和正道心。
不同的呈现
基于弥勒《庄严经论》(藏文:mDo-sde rgyan,梵文:Mahayana-sutra-alamkara)的传承只表现了佛宝的表面层次和最深刻层次。它如同弥勒在《现观庄严论》(Filigree of Realizations)那样,表现了最深刻的法宝,但是它对该文本表面僧宝的呈现,却如同最深刻层次的僧宝。
最深刻的佛、法、僧三宝拥有同样的本质
正如《现观庄严论》中所构建,最深刻的佛、法、僧三宝拥有同样的本质(藏文:ngo-bo gcig,同体),但也是不同的概念上各自独立的东西(藏文:ldog-pa tha-dad,反体异)。二者指一个现象的同一个方面,即心相续中真正的断灭(灭)和正道心。既然它们从不同的视角描述了心相续的这个方面,它们在概念上就能够各自独立和相互区分。
想一想佛的心相续中真正的断灭(灭)和正道心的例子。它们作为引导,是启发(藏文:byin-rlabs,加持 ,blessings,祝福)的根源,是最深刻的佛宝。它们作为防范措施,是成就(藏文:dngos-grub,梵文:siddhi,悉地)的根源,它们形成了最深刻的法宝。作为带来觉悟影响(藏文:'phrin-las,事业,佛之行为、德行)之网络。它们作为最深刻的法宝发挥作用。它们如同一位看护人,带给我们支撑,在上路的时候给予我们帮助。
皈依的终极性和临时性根源
最深刻的法宝和僧宝包括所有阿利也圣僧 – 从那些具有见道思维(见道)者、到那些获得解脱的阿罗汉或者获得觉悟的佛 – 心相续中真正的断灭(灭)和正道心。随着对四圣谛获得非概念性的认知、继而是见道思维,阿利也圣僧开始拥有心相续中真正的断灭(灭)和正道心。他们仅仅通过成就为佛,获得这两种全面的网络。
因此,只有佛是皈依的终极根源(藏文:mthar-thug-gi skyabs-gnas,究竟之依处),因为只有佛实现了完全的断灭(灭)和正道之网络。只有佛自身永久地去除了两组障昧。因此,那些成就稍逊于佛的阿利也圣僧,只是皈依的临时性根源(藏文:gnas-skabs-kyi skyabs-gnas,临时之依处)。他们无法提供直达觉悟的安全方向,因为他们自身并没有获得觉悟。这就是《宝性论》中弥勒所表述的意思,即根据三宝的最深刻层次,只有佛是皈依的终极根源。
弥勒之表述背后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获得觉悟的阿利也圣僧心相续中的断灭(灭)和正道心是最深刻层次的法宝和僧宝的例子。他们不是深刻层次的佛宝。只有佛心相续中的断灭(灭)和正道心能够作为全部三宝。因此,只有佛才是皈依的终极根源。
用另一种形式表述,佛是基础,因为他们是直接通往觉悟的皈依之根源,也是僧伽的终点。通过成为僧伽这个阶段,他们因法而成佛。
皈依的因果根源
生活中从表面和最深刻层次的皈依三宝只是采纳安全的方向(藏文:skyab-'gro tsam-pa-ba)。这也称为因缘皈依(藏文:rgyu'i skyabs-'gro),因为皈依的根源是作为我们自己关于三宝成就之因缘的个人或者现象。
特殊的皈依(藏文:skyabs-'gro khyad-par-ba)也称之为结果性皈依(藏文:'bras-bu'i skyabs-'gro),它在实现我们佛性的基础上,将我们未来成就的三宝作为皈依的根源。
因此,以纯粹的皈依和特殊的皈依尊崇三宝时,我们不仅向那些阿利也圣僧、阿罗汉、和诸佛本身,也向他们获得的成就,同时向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在未来获得的同样成就,表达敬意。
世俗宝
三种稀罕而最为重要的宝物当中的每一个都有其表征,它只是一个世俗宝(藏文:brdar-btags-pa'i dkon-mchog),但不是皈依的真正根源。因为现实的佛、法、僧三宝不是我们能够现成可得、得以际遇之物,它们的表征就成为表达敬意的聚焦点。
-
世俗佛宝包括佛的绘画和塑像。
-
世俗法宝包括根据十二种文本分类的教义印制的典籍。
-
世俗僧宝是指四个或四个以上完全受戒的和尚 (藏文:dge-slong, 梵文:bhikshu) 或尼姑(藏文:dge-slong-ma, 梵文:bhikshuni)在纯洁地保持誓约、在平凡存在的层次上(藏文:so-skye) (即还没有成为阿利也)继续进取。.
既然世俗宝不是真实宝,佛教修持不需要对偶像、书籍、和尚或尼姑的崇拜。
当代西方用僧伽(梵文:sangha)一词指一个佛法中心或佛法组织中的成员,似乎和教堂的会众是同一个用法,这其实并非该词的传统用法。如果僧侣社团的成员包括情绪异常甚至不道德的人,他们作为皈依的现实根源,既不合格、也不可靠, 更何况一个佛法中心里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成员。
生活中付诸皈依的因缘
通常,由三宝表现的、生活中付诸皈依的两种因缘是敬畏(藏文:'jigs-pa)和相信事实乃真(藏文:dad-pa)。
敬畏
在这个语境下,敬畏是一种集中在四圣谛(生命中的真实情况)之前二者 – 苦(真正的麻烦)和集(真正的因缘) – 上面的心理状态。敬畏(dread)常常被错误地翻译成“恐惧(fear)”。其实它不是一种烦恼情绪。心怀恐惧,我们夸大苦的负性方面及其因缘,将真正确立的存在(藏文:bden-grub,实有、真实存在)投射到它们上,也投射到我们自身上。于是,我们觉得我们恐惧中真正存在之物将会压垮真正存在的“我们”,于是,尽管我们希望摆脱我们所恐惧之物,但我们觉得自己对此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敬畏客观地看待苦难及其真正的因缘,不夸大它们,不把真正确立的存在投射在它们或我们自身上。我们心怀畏惧时,深深希望不要继续体验我们所恐惧之物。但是,这并不是暗示我们无能为力;尽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知道我们需要帮助。反之,它导致出离心(藏文:nges-'byung),即摆脱苦及其因缘的决心。
我们对前两种圣谛的理解随着在道次第(藏文:lam-rim)三层次动机上的进步而扩展。在起始层次,苦(真正的麻烦)包括转生到一个更糟糕的境地和对所有苦难的体验;真正的因缘是因为不认识行为的因果律而破坏性的行事。在中间层次,苦包括任何无法控制、往复生发的轮回转生和经历其中的各种形式的痛苦体验;真正的因缘是阻碍解脱的情绪障昧。在高级层次,苦包括没有引领他人最有效地达到解脱的能力;真正的因缘是阻碍遍知一切的认知障昧。在这个最高层次,皈依的额外因缘是悲悯 – 希望他人摆脱苦难及其因缘的希望。
相信一件事是真实的
生活中采纳安全的方向皈依三宝的第二个因缘是相信此乃真实,即三种稀罕而最为重要的宝物确实有能力帮助我们脱离真正的麻烦及其因缘。换句话说,我们要相信此事是真实的,最深刻的佛、法、僧三宝 – 第三和第四种圣谛(真正的断灭(灭)和带来成就的真正心识(道)) – 有能力永久性地去除前两种圣谛。此外,我们需要在两个层次上理解这一事实。
在因缘皈依的层次上,在阿利也圣僧、阿罗汉、和诸佛的心相续中,真正的断灭(灭)和心识(道)给我们指明了道路。
因为在生活中采纳了他们的方向,在整个正道上,我们通过他们发人开悟的影响,得到启发、获得切实的成就、得到养分。然而,真正消除我们麻烦(苦)及其因缘的是我们自己在断灭(灭)和心识(道)方面的成就 – 我们自身未来的三宝成就。因此,在结果性皈依中,我们在朝着目标努力。
相信一件事的真实性 – 在这种情况下,后两种圣谛永久性地消灭了前两种圣谛,这绝非是一种盲目的信仰。得到正确地培养,它有着以下三个方面:
-
在理性的基础上相信一件事是真实的(藏文:yid-ches-kyi dad-pa,信许之智慧)。要有一个稳固的皈依,我们需要对四圣谛、对为什么后两种圣谛永久性地消灭前两种圣谛,有深刻的理解。
-
头脑清醒地相信一件事是真实的(藏文:dangs-ba'i dad-pa)清除了烦恼情绪及其态度的心思。当正确地理解四圣谛后,我们对确实性的信仰就会清除失望和绝望的心思。我们进一步往这个安全的方向努力,自己开始实现三宝,我们也就逐渐永久性地清除了烦恼情绪及其态度的心思。
-
心怀抱负地相信一件事(藏文:mngon-'dod-kyi dad-pa)。当我们不仅理解了四圣谛、也理解了能使我们自身达到结果性皈依三宝的佛性时,在相信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自然渴望采取这个安全的方向。和菩提心的两个阶段(发心和入心阶段)一样,我们不仅渴望沿着这个方向前进,而且在生活中主动采纳了这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