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人生安全和有意义的方向

00:32
皈依是所有佛教教义和实践的基础。它被称之为“进入佛教之路的门户”。当我们理解到皈依意味着是对自身努力时,我们能看到,它是把我们的生命放置在一个安全而有意义的方向的积极过程。我们通过佛陀所教授的方法去努力,摆脱我们自身的迷惑、干扰性情绪和强迫性的行为,并发展所有良好质量。这就是佛陀以及有高度觉悟的大师们所做的一切,也是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所要尝试着去做的。

消除关于生活中佛教修行目的之误解

我被请求来谈关于皈依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这使人想起了十世纪末,来到西藏的印度大师阿底峡尊者的例子。佛教最初从印度引入西藏,然后衰退之后, 他是帮助佛教在西藏复兴的伟大大师之一。当时西藏的情况是有很多对佛教的误解,尤其是关于密宗和一些更高等的教义。那时也没有真正合格的老师。事实上,并没有任何老师能够真正地将一些事情做比较清楚的解释。尽管有很多的典籍被翻译过来,显然能够阅读到这些典籍的人并不是那么多,而且抄本也不多。即使他们能够阅读,也很难找到对他们所阅读内容的任何阐明。

为了解决这一情况,西藏西部的一位国王派遣了一些非常有勇气的学生去印度,去邀请一位伟大的佛教大师随他们返回西藏。他们步行前往,学习语言,并应对气候。在去的途中或者抵达印度后,他们中的很多人去世了。但无论如何,他们还是设法请到了阿底峡尊者这位来自印度的伟大大师同返西藏。很多年间,他所教授的主要是皈依和业因果。事实上,他被称为“皈依和业果喇嘛”。这是西藏人给他取的名字。

阿底峡尊者是一个与现今十分相关的例子。现在关于佛教以及其日常层面的修行意味着什么,也是有很多迷惑。而且对于密宗和其他的高级的教义也有很多的误解。人们在只有一点点或者根本没有基本佛教教义的基础时,就跳入这些修行中。他们想当然耳的认为,进行了某种神奇的仪式就意味着佛教修行。轻视皈依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造成的差别,让他们错过了重点。

不管我们的生活状况如何,佛教修行的目的是努力于改变自己,努力提高自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它并不是我们的业余爱好或者是一项体育运动似的,可以放在一边、每天只做半个小时的事情,也不是当我们感觉很累,在工作之余每周作一次的短活动。反之,它是我们始终需要试着去做的一些修行——一直对自身努力。这意味着既要意识到我们的缺点,也要意识到我们的良好质量,然后去学习各种方法,削弱前者并增强后者的力量。目标是最终消除我们自己的所有缺点,并且充分实现我们的优良质量。尽管我们自己肯定会在活得更快乐这个层面受益,但这不仅仅只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更加有效的帮助他人,也就是为了利益他人。这就是佛教修行的目标。佛教更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能够实现这些目标所用到的方法,皈依意味着我们转向这些方法,并且将其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视频: 仁古祖古 — 「什么是法教修行?」
请点击影片右下角的「字幕」图样以开启字幕。要更改字幕语言,请点击「设定」图样,然后点击「字幕」选择想要的语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