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我想通过一系列开场白来开始我们的课程。这些都是帮助我们平静下来、形成合适的心境进行禅定或聆听佛法教授的方便(方法)。要完全深入一件事,就需要我们慢慢地、恰如其分地予以深入。这正是开场白的目的。
形成合适的心境进行禅定或聆听佛法教授的方法多种多样。通常,我只是选择其中之一。这个方法就是从数呼吸次数开始。在工作、旅行过程中,当我们在情绪上或精神上很不集中时,先平静下来进入一种平和状态很重要。这有助于我们放松。这样做的方法是,我们正常地通过鼻子进行呼吸,即不要急促、不要迂缓、不要深吸、也不要太浅。每次呼吸是这样的,首先呼气,接着稍微停顿一下,因为如果稍作停顿,我们自然就会吸气重一些。在吸气的时候,我们心里默数一。接着,不要屏气直接呼出去。这样呼吸十一次为一循环,根据我们的呼吸速度,这样循环往复二至三次。这些计数并不重要。我们可以数到任何一个数,不需要对此抱某种迷信。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用它占据我们思维中的语言能,这样我们在呼吸的时候就不会心有旁骛。现在,我们一起这样做。
一旦平静下来了,我们就努力使我们的能量、思维以及情绪以积极的方式运行。我们可以通过肯定动机做到这一点。我们为什么来这里?来到这里或通过禅定,我们想得到或想完成什么?我们在这里为了学到更多的方法,从而使之有助于我们的个人生活。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娱乐、享受、或者知识。我们到这里为了学以致用。在做禅定时也一样。这不是为了放松、或一种爱好、或一项运动。我们禅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培养有益的习惯以用之于生活。我们这样做不是为了讨好老师。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坚信这是饶益的。我们想听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东西,因为我们希望能够更加熟练地处理生活中的困难,不是仅仅为了过的更好一些,而是努力不懈,最终摆脱缠身的所有困难。我们想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成佛的方便,这样我们就可以真正做到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
在再次肯定动机时,我们不仅观照在此次教授中的所为,观照其终极目的同样重要。尽管我们的目的是获得解脱和觉悟,但这不会一夜成就,奇迹也一般不会发生。佛法也不是奇迹。我们不会学习一下子使我们摆脱所有苦难的魔术。通过学习一些方法,我们的一切就会一日好似一日,不是这样。我们需要现实。从现实的角度讲,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我们知道生活中的情绪和事项有起有落,而且会继续起起落落。从长远的视角观照,我们希望事情会变好;但从每一天看,我们时日艰难。我们可能一蹴而就地再也不会神情沮丧。如果我们走进佛法方便的学习,在禅定和日常生活中以现实的、实实在在的态度加以实践,我们就不会沮丧泄气。即便生活中出现真正的困难,即便我们仍然身心沮丧,我们不会被生活摔出轨道之外。这就是我们的动机,我们的目的。这就是我们对来到这里听讲、禅定、修持之结果的理解。
通过不断回顾和思考使我们记住这点非常重要。例如说,我们在做禅定前非常沮丧。我们通过研修佛法和禅定摆脱这种沮丧,而不是从食物、朋友、性、电视或啤酒那里得到安慰。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倍小心,不要想着来点儿海洛因之类,好像那样我们就可以坐下来幻想,感到快乐兴奋,所有的麻烦随之而去。即便有这种所谓快乐,我们也要持怀疑态度。如果能够正确地进行禅定,我们当然会感觉到好多了。但不会使我们感觉到百分之百地好了。除非我们取得了超级进步,不愉快的心情能够归于原初。正如我常常重复的一句话,“你对轮回有何期待?”
在再次肯定动机时,我们说,“好的,我这样做是因为对我有帮助。我要努力加以正确运用,帮助我摆脱困境,最终饶益他人。”我们是否从现在起的半小时内感觉到好多了并不重要。这并非我们关注的重心所在。我们在生命中沿着某一个方向前进,而当前所做正是为了在这个方向上更进一步。这个方向直指皈依。每次听授佛法或进行禅定,我们就沿着这个方向又前进了一步。我们不停前进,不管有几多起落。这就是现实主义。让我们花几分钟时间,对此加以肯定。
接着,我们有意识地决定了要做禅定观想。这就意味着,如果注意力游移,我们就要使之回归;如果昏昏欲睡,我们就要努力使自己保持清醒。为了有助于我们的思维更清楚,我们要坐端;为了有助于我们的思维更清楚,我们可以运用照相机聚焦形象化处理方法。
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精妙的调适。首先,如果我们感觉身体有点沉重、能量太低,就可以提升体内的能量。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集中意念于双眉之间,头上仰、保持平衡。
如果我们感到有点压抑、体能能量流动有点狂躁,我们可以降低能量。我们双目下视,集中意念于肚脐,头依旧保持平衡。正常吸气,直到憋不住时再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