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林谷祖古

研習佛教與林谷祖古在菩提行佛教中心的碰面會談,此為他的中心之一,是柏林市中心的平靜綠洲。
Study buddhism ringu tulku

研習佛教: 請先介紹您自己。

林谷祖古: 我的名字是林谷祖古。林谷是我屬寺院的名稱,其位於西藏東部。但我自己主要是在印度錫金學習受教。我曾在不同的堪布和喇嘛席下研習,但我視頂果欽哲仁波切和第十六世噶瑪巴為我的主要上師。儘管我從他們那邊接受所有的具足戒,但我還是有機會從藏傳佛教四大派系當中去接受法教。

研習佛教: 首先,為何研習佛教? 佛教能為人們提供什麼?

林谷祖古: 我們總被教導去質問,“我真正想要什麼?” 如果你深入審視你真正想要什麼的話,那便是免受各種苦惱、疼痛和麻煩。不僅你想要自身獲得自由,你也希望你身邊周遭和親近的人也能夠免受苦惱。因此事實上,擺脫痛苦、找尋持久平靜和喜悅,以及將它帶給其他人,就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情。研習佛教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去完成此舉並達到目標的步驟過程。

研習佛教: 今日人們,特別是年輕人,覺得有很大壓力要達到完美和快樂,即使他們並非如此。您認為年輕人現在面臨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林谷祖古: 我認為今日,年輕人抱持著極高期待。這似乎就是主要問題所在。他們似乎並不全然理解我們所稱之的 “輪迴” – 在這個世上有太多的疼痛、苦惱、消極、缺陷、無知、侵略等等如此。這些都是非常基本的狀態,但我們不能期待其他每個人都是和藹、大方和完美的。 

視頻: 林谷祖古 —「今日年輕人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請點擊影片右下角的「字幕」圖樣以開啟字幕。要更改字幕語言,請點擊「設定」圖樣,然後點擊「字幕」選擇想要的語言。

重要的是要體認到除了在外部有這些問題之外,我們內在也存有這些問題。當我們深刻認識到這點時,它將會帶來某種程度的接受感和悲憫心 – 我們會認識到沒有人是完美的,所以當我們看見某些事物不合所意時,我們便要有悲憫心。

研習佛教: 您會說您總是快樂的嗎? 如果不是的話,為什麼會這樣? 您如何處理不快樂?

林谷祖古: 我認為我是相當幸福的! 這是因為我從不期待任何事是完美的。我不期待太多 – 我幾乎從不期待。所以儘管我經常旅行,但無論去哪,我都感到無處而不自得。

我認為幸福基本上就是心安,也就是有著不受干擾的心靈。透過學習接受事物和學習無論我們處於何種情況下都沒問題時,心靈便不受干擾。這也是處理情緒的極佳方法。

研習佛教: 在這個忙亂煩雜的世界中,人們可以採取什麼樣的具體步驟,來讓他們過得更快樂?

林谷祖古: 我認為忙碌並不跟快樂和不幸有所多大關聯。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的忙碌程度端看我們自己。這裡的問題是,人們總想做的更多的話,他們就會得到更多財產、感到更加快樂。但在這過程中,他們也會備感壓力,進而成為不快樂的來源之一。因此首先我們需要學習到,得到很多東西或是做了很多事情,並非就是最終答案。主要重點還是要在你的心中找到滿足感。

即使你很忙碌,也沒有理由感到不開心。這全都看你如何去處置它。有時候事情會進行的很順利,有時候並非如此,但我們總要竭盡全力。如果我盡力而為,且事情順利的話,那非常好。如果事與願違,至少我已盡力完成,也沒有什麼可以再多做的了。如果我是這樣處理事情的話,那麼我認為這會使我更加輕鬆自在。

研習佛教: 佛教被廣泛地認為是非常寬容與接納的,但與此概念伴隨而來的卻是消極被動: 也就是說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毫無所謂 – 只要去打坐就好。這是正當的嗎? 

林谷祖古: 我認為這是一個相當錯誤的想法! 佛教的態度絕對不是說什麼事都沒問題。當然,我們需要認清現實,並接受當前我們所擁有的以及所處情況。但如果我們只停頓在那並放棄的話,那就是屬於消極被動。這種態度不是必要的!

你無需放棄。無論發生什麼事、無論我們做了什麼、無論是好是壞,不管怎樣,從現在起我們都不要放棄。我們可以找出方法在下次做的更好,持續進行著,但無需以壓力或憤怒的狀態來工作。重要的是不要對自己或他人留下負面感受。如果我們不這樣做的話,我們只會燒毀自身而毫無益處。

研習佛教: 今日人們似乎經常動怒。現在很容易見到環境破壞、全球各種的不公義、腐敗、醜聞等等。我們能夠賦予自身力量並改變世界嗎?

林谷祖古: 我認為我們能夠改變世界! 但這並不容易。此不容易之處並非在於它不容易達成,而是在於我們不去著手進行! 我們都想要他人是和藹、大方並樂於助人。我們總想要他人表現良好、具有耐心和寬容。我們皆想要他人努力工作並聰明博學。

但只是想要並不會讓每個人都變成那樣。所以我們必須先從自身開始。

我們擁有所稱之的六度波羅密–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 – 如果人們能嘗試著去發展這些特質多一點,那麼他們將會是個優秀人類。如果這個世界有更多像他們這樣的人,那麼全球將會成為一個偉大世界。但我們不能期待或是強迫他人去做這些事。我們必須開始先從自身去培養這些特質。

這就是佛教的修行法門 – 從自身著手。透過這樣的作法,他人將會逐漸看見這些特質是對每個人有著極大利益。即使我們只是概念性的接受和珍視這個想法,它都能造成巨大區別。

當然,還有許多負面的東西在那裏,但是憤怒無法予以改變。如果我對此感到憤怒或是挑釁的話,我就會成為麻煩中的一份子。試著放鬆心情、耐心工作,冷靜下來並持續下去,這將會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研習佛教: 有時候人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實際困難。就像人們面臨失業、死亡,而出現強烈焦慮感。我們該怎麼做?

林谷祖古: 我在比利時或某個類似地方,曾有一位女士前來說到 “唉,我再也無法承受了,我已經到了極點了,我將自我了結此生。” 她說她失去男友和工作,也沒有錢財,所以想一了百了。我告訴她說如果想要尋死,沒有人能夠阻止她,但在此之前,為何不去印度旅行一下。 然後我說 “請不要告訴我你沒有錢,因為在你死後你已不需要存款了。”

視頻: 林谷祖古 —「處理困難時局」
請點擊影片右下角的「字幕」圖樣以開啟字幕。要更改字幕語言,請點擊「設定」圖樣,然後點擊「字幕」選擇想要的語言。

有時候人們去了印度或是某個地方之後,當他們回來時總是笑容開懷,因為他們對於生活有了更加實際的看法。這位女士,她後來去了日本,回來後亦是滿心歡喜。她說在一次摔落山崖之後她幾乎瀕臨死亡,當下她無法起身而念頭出現 “這就是我生命終點了。”

當下霎那,她忘卻了沒有男友、沒有工作、沒有錢財的窘況 – 所有這些事似乎都已無關緊要。她唯一的念頭就是 “如果我還能活著離開,我就會很高興了!” 最後她被獲救,返回時滿心喜悅。

所以這些都是相對比較的。我們經常想著我們的狀態不好,但事實上,情況有可能會更糟。總是會有更好和更糟的情況發生,如果我們能對此明瞭於心,那這將會有所助益。

一位記者曾經問過達賴喇嘛尊者,說到 “你總是說人們要樂觀進取,但西藏呢? 這並無效果 –  當地的情況每況愈下,沒有什麼可以樂觀以對!” 這時尊者慧黠一笑一如往常,然後說到 “你是對的。現今西藏情勢有可能是至今以來所遇到的最糟狀況。這就是為什麼沒有不能被改進的。這相當糟糕,只能對此加以改善!”

以同樣的方式,我們需要專注於我們能改善的地方,這已讓我們產生樂觀態度。尊者的回答非常好,因為如果當我們處於極糟狀態而只會說 “唉,太糟了,我放棄”,那我們將會失去所有。但是如果我們抱持著 “我能做點什麼來使情況變得稍微好些?” 那我們已具備樂觀態度,且讓前景展望改變我們的觀點。

研習佛教: 您曾經寫作有關西藏民間故事的書籍,您能分享您最愛的部份嗎?

林谷祖古: 我很喜歡民間故事。但我也喜歡托爾斯泰的故事。有一個他的故事是關於一位天使的翅膀被摘下後而被遣至凡間,並要找出關於人類三件最重要的東西。首先,他看到了人類心中所蘊含的關愛。第二,他們不知道他們何時會面臨死亡。第三,透過他人之愛,人類得以生存下去。在這之後,天使拿回他的翅膀而能再次飛翔。

研習佛教: 對您來說,這個故事是否與佛法教義彼此呼應?

林谷祖古: 是的,但不僅僅是佛法教義。這也與聖人給予的普世教授有所呼應。聖人即是指完全無私之人,所以他們的教導就是關愛 – 對於一切有情眾生的平等關愛。這是佛教的核心,當然也是所有偉大宗教教義的要旨。

研習佛教: 有一部關於您的電影叫做 “懶散喇嘛”,這個片名是從哪來的?

林谷祖古: 這是來自於我學生用我的教材而編著完成的一本小冊子,就叫做 “靜坐中的懶散喇嘛”。我很懶散,這並不是因為我什麼都不做。我其實做了很多事也經常旅行。但是我非常不擅長進行數小時的靜坐冥想。我想這是因為惰性所致!

研習佛教: 對於我們之中那些又懶又忙的人來說,您能夠推薦一種簡短五分鐘的靜坐冥想法,來在日常生活裡幫助我們嗎?

林谷祖古: 我認為每件事情的最好開端,便是審視我們的動機 – 也就是我在做什麼以及為何而做? 我的最後和終極目標為何? 然後我們便能清楚知道我們該往何處去以及所需訓練為何。

佛教不僅只是關於靜坐冥想而已。它是一種全方位的訓練。人們經常認為他們無法靜坐或是沒有時間來進行,所以就無法修行佛法。但其實不用靜坐,我們也能修行佛法。就像是還有八正道和六度波羅密可以學習! 你甚至只要練習慷慨即可 – 這是一種極佳修行,而無需特別的時間或空間。

這裡有一個重點。容忍、耐性、善行,我們都需要把這些特質與生活融合為一。它不應該只是屬於額外之物,我們必須每天花點時間來關注其中。我們如何看待事物、我們如何回應事物、我們如何生活世間 – 這就是法教的真實修行。

林谷祖古更多視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