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續修行裡,禪修者將他們認為堅固恆常的平庸「我」銷融,取而代之想像生起佛陀形相的本尊(參見:什麼是密續?)。這些形相代表著圓滿證悟佛陀的一或多種面向。相對為人所知的例子如:觀世音菩薩,就代表了佛的悲憫。密續行者想像他們是觀世音菩薩的身形,感覺他們就是憫心的化身,如同菩薩本人一樣。藉由想像,我們已經能以佛陀形相利益他人,儘管我們完全了解我們還不是佛陀。我們可以迅速有效地建立我們證悟的因。
宇宙曼荼羅壁畫。西藏,色拉寺,2015。
佛陀形相居住在完全清淨的世界:曼荼羅當中。曼荼羅一字在此不只代表世界的環境,也包括住在裡面的眾生。每個世界都稍有不同,但一般說來它們都是在一片美麗土地中央的方形華麗宮殿,周圍環繞著圓形的保護屏障以阻擋禪修的干擾。主尊可以是男是女,獨自一人或是雙尊,或站或坐在宮殿中央。通常祂們又由一群其他形相圍繞,有時宮殿外面也有額外的形相。許多形相都有多面、多手、多腳,手拿各種不同器具。
要進入密續修行,必須得到灌頂。灌頂是一種由具資格密續上師所帶領的繁複儀式(參見:什麼是灌頂?)。在灌頂過程中,一個平面的佛陀形相曼荼羅會布設在上師旁,一般是布繪或彩沙的,位於一個簡化的木製宮殿中。不過我們觀想的時候要想成立體的。
在儀式當中,上師對受灌者宣告誓言,並允許其進入曼荼羅。弟子要想像自己走入其中。藉由種種觀想,他們所謂的佛性,也就是證悟的潛能被活化。如果曼荼羅是用彩沙畫成,在儀式結束時,沙粒被掃成一堆,用以代表無常。沙子最後投入江海。
綠度母曼荼羅全景。於2009年由札坪洛色林的僧侶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安涅史考特學院製作。照片版權:© Zlatko Unger
之後,受灌者就獲得可以每天觀想自己是佛形相與曼荼羅的授權。每種形相都有跟禪修關連的代表意義,例如六臂可以代表六波羅蜜。
行者不止想像他們是在宮殿內外的形相,也想像自己也是宮殿,因為不同的建築部分也代表禪修的不同層面。在某些曼荼羅中,四面牆壁代表四聖諦,宮殿正方形四邊均等代表在空性當中,佛與眾生是平等的。
密集金剛立體曼荼羅,2011年,中藏某寺院。
有些非常高深的密續禪修甚至想身體的不同部分是宮殿的不同部分,或不同的宮殿構造就在自身當中。這叫「身曼荼羅」。這是困難的修法,因為它要求最上等的專注與對佛教哲學的徹底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