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居住的世界越来越复杂、全球化、并且相互依存。现在与未来世代所面临挑战的本质是既广泛又深远的。其解答肯定需要新的思考模式,以及合作、跨学门、全球性的解决问题方式。光是慈悲心,并不足以对应整个世界。我们需要以基于了解所在的更广体系,作出负责任的决策,以此作为慈悲心的补充。
全球层面一开始可能看起来有点吓人,但这还是基于我们在个人与社会层面所探讨的知识与技巧,只不过扩充到我们的社群、社会跟全球社群。这边指出,既然我们能了解自己跟他人的行为,同样地我们也有能力了解系统是如何以内建方式运作。藉由加深这种觉察,并将批判思考用于复杂的情况,就会产生合乎伦理的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变得更全面,避免了我们通常把问题分割成小而不相关连片段的习惯。
全球层面可从以下几个主题来探究:
- 欣赏彼此的依存
- 认识共通的人性
- 社群与全球积极参与
欣赏彼此的依存
互相依存的概念是说事物跟事件不能脱离情境而升起,反之它们是依靠着一连串其他的事物跟事件而存在。例如我们吃一餐简单的饭,如果我们追踪过去的时间跟外在地点,其成分素材是从一大群来源跟个体来的。互相依存也是说在一个区域的改变,会导致其他地方的改变。有结果必有原因,而结果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各种的原因与条件。
思考相互依存的目的,并不只是要纯粹了解全球体系怎么运作,而是要把我们对自己、他人、跟地球的关怀,与知识链接起来。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探讨相互依存:
- 了解依存的体系
- 在体系情境下的个体
了解相互依存的体系是要把”内在”跟”他人”的焦点放在更广的”外在”焦点。我们把觉知转移到了解互依跟全球体系的原则上,例如因果关系。在体系情境下的个体方面,我们认识到我们的存在,以及我们周遭的他人,都错综复杂地跟大量的事件、成因,以及世界上的人群有关。
了解依存的体系
相互依存既是自然律,也是人生的基本现实。没有人能在没有数不清的他人支持下维持生活,更别提发展了:不管是基本需求如食物、饮水、居所,以及负责教育、司法、政府、农牧、交通、医疗等等的支持机构。大型跟众所周知的危机,例如2007-2009的世界经济衰退,以及逐渐增加对气候变迁与全球暴力冲突的担忧,都展示出这种全球层面的经济与环境互依。
在传统社会中,一种与他人连结的感受,比现代社会更深刻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生存是依靠于分享与交换资源及其他社会合作,从收获作物到盖房子,以及抵抗掠食者。在工业革命以后,因为想要增进经济状态,我们变得四处游走而与社群逐渐脱节。这给我们一种独立的错觉,让我们轻易相信在成年之后就不再需要他人。这种错误的自给自足感造成了心理与社会孤立感的增加。我们是极度需要社会的动物,不只是生存,还有心理健康都依靠于跟他人的关系。
在体系情境下的个体
为了让我们对相互依存的理解有意义,我们需要运用它,看怎么能用在更大的情景。这能帮助我们对治我们觉得自己跟他人无关,或是独立于更大体系的错误见解。此处我们探讨我们跟其他人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复杂度。这有三个层次:
- 在系统层面上对他人的真诚感激
- 对我们改变他人生命的潜能有更深的觉察
- 更愿意采取行动来保障广大范围的福祉
我们从看到我们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以及他人如何影响我们开始。然后我们探究他人以不同方式对我们福祉所作的贡献。我们可以列一个清单,然后一再审视。不只是像在社会层面时只专注在我们认识的人,此处我们的范围更大:个体、社群,以及我们可能并不认识的体系。了解到没有无数个体的支持我们不能生存,遑论繁盛,对于培养真实感激他人的心态是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在这个支持我们生活的巨大网络中扮演角色。当我们了解这一点,我们产生一种互惠的感受。我们不再需要明确知道他人如何利益我们,就能接受他们肯定以某种方式利益我们。当这种觉知增长,这种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慢慢就会取代狭隘自我中心的竞争观点。这种逐渐增加的与他人连结的感受,能直接对治孤独,因为它能增加我们同情心喜悦的能力。这让我们能对他人的成就有感同身受的快乐,并能解毒嫉妒心,以及苛刻的自我批判或不切实际地跟别人比较。
认识共通的人性
对相互依存更丰富的理解,尤其是结合在社会层次中习得的同理心技巧,会引致对他人更大的关怀,以及我们都彼此相关的认知。这能透过明确地认识共通人性而再被加强、拓展、强调。此处我们运用批判思考来认识在基本层面上,所有人类是如何在内在生命跟生活条件上有着共通之处。如此,我们可以对任何地方的个人培养某种感谢、同理,以及慈悲心,即使他们身处遥远或跟我们似乎非常不同。我们透过以下两点来探究共通的人性:
- 欣赏所有人的基本平等
- 知道体系如何影响福祉
欣赏所有人的基本平等,是去了解每个人,从我们的亲友到地球对面的陌生人,都在基本层面上平等地希求快乐与幸福,并且希望避免痛苦。知道体系如何影响福祉,是认识到全球体系透过采取正面价值或延续有问题的信念,能增进也能减损福祉。
欣赏所有人的基本平等
我们拓展对人性基本平等的理解到我们周遭之外。最终,我们把这种理解带到整个世界。我们专注于所有人类都共享的心愿,例如希望繁荣,希望避免困难跟不满意,来达成这一点。这能帮助减少偏私以及我们不顾他人需求的习惯。
透过确认他人也是如此,我们的”小团体”就能拓展到包括不同国籍、种族、宗教等等的人。这种包容度在社会中以不同方式展现,从个人捐血,自然灾害后的踊跃捐款,以及挺身为自己不属于的团体所受的不公义发声。欣赏相互依存跟同理关怀的技巧,能帮忙对治我们与他人关连的障碍,例如偏私、距离感,以及对我们周遭之外发生问题的漠不关心。
当我们专注于自身,世界似乎很小,而我们的问题跟关切似乎很大。但当我们专注于其他人,世界变大了。我们本来的问题漂移到心的边缘,看起来小多了,而我们增加与人连结跟慈悲心行动的能力。
知道体系如何影响福祉
体系能在文化跟结构层面上增进或减损福祉,透过增进正面价值,或延续有问题的信念跟不平等。我们可以花时间思索当我们受到不平等、偏见、偏私时会感到如何。我们也可以从历史以及当前的情况来作为有问题体系的例子。最后,我们可以探究偏见跟偏私是否有可能合理化,或者所有人类都有追求快乐的平等权利。
培养广大视野的同理心是必需的,因为作为人,我们与生俱来的内在同情心能力似乎并不会自动涵括大规模的苦难或全球的问题。例如,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对单一受难者有较强的同情,相对于大数目的受难者。然而,透过学习结构跟文化问题,我们对苦难的理解跟洞察或增加,我们对苦难的回应也会更细节。
透过对共通人性的认识,我们可以学着以对他人更实际的了解跟期待来跟不同的种族或社会群体沟通合作。借着对我们跟他人共享特质的更大觉知,我们能欣赏,而不是怀疑表面上的差异,从而减少偏见跟孤立。透过理解个人的幸福如何受体系所塑造,我们的同理心会深化,更有包容性,我们的批判思考就能去找人类痛苦的可能解答。
社群与全球的积极参与
欣赏相互依存,熟知我们从他人处获益,并且认识彼此共通的人性,能创造出一种采取行动的责任感跟欲望。如此我们自然会希望去回报我们从社会获得的许多恩惠,并且为那些在挣扎并有需求的人行动。然而我们能怎么有效地参与社群或全球层次的复杂体系呢?
SEE学程的目标完全在于让我们有能力去认识跟了解我们作为有慈悲心的地球公民的潜能。要达成这点,有两点可以去探讨:
- 我们正面影响社群跟世界的潜能
- 积极参与社群跟全球的解决方案
这两点很相似,但第一点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自己能做什么,基于我们的能力跟机会,来产生正面影响。第二点帮助我们探索影响社群跟世界的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我们正面影响社群跟世界的潜能
如果我们要积极参与社群或世界,并以利益自他的方式来处理其问题,切实、有效、不导致沮丧的方式,那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我们的限制跟能力。能看到不是每件事都在我们当下能力所及,而且认知深层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是很重要的。这不表示我们不能积极参与有效的运动。确实,如果我们在面对困难问题时感到无力,这会让培养对自己跟他人的悲心更困难。这是因为悲心- 解除自他痛苦的希愿- 乃是建立在希望上,也就是相信痛苦可以被消除。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整个体系,但我们可以透过专注于某个体系的关键部分来取得最大的改变。这能提供一种有能力的感受,而不会被全球或体系层面问题的规模给击倒。若我们能确知几个最能影响体系的几个关键要素,我们可以专注于这些要素并获得可观的成果。我们也该思考,即使我们不能立刻带来大规模的改变,即使我们能影响的小规模也很值得。小规模的改变可以在之后成长为更大的改变。累积小的行动可以创造大的改变,例如从垃圾场收集回收物资。透过对体系相互依存彻底的了解,我们得到自信,小规模的行动跟行为,是为未来更大的影响打基础,即使我们不能直接看到成果。
复杂的社会跟全球问题需要分拆成小片段来分析以及参与处理。当我们看到我们的行动如何解决问题的小部分,以及这些部分如何跟更大体系相互依存关连,我们就能获得自信跟一种有能力的行动感。为此,我们需要批判思考的技巧。此处,批判思考是要以基本人性价值为前导来考虑复杂问题。尽管这并不保证别人会觉得你的行动是有益的,批判思考能增加获得建设性成果的机会。
积极参与社群及全球的解决方案
即使我们能力无法成办解决方案,我们还是可以思索问题以及其可能的解方。我们可以运用以下的要点来探究我们面对的问题:
- 认识体系及其复杂性
- 评估行动短期跟长期的后果
- 在基本人性价值的前提下评估状况
- 把负面情绪跟偏私的影响最小化
- 培养开放、合作、在智识上谦虚的态度
- 考虑特定行动的优缺点
行动往往在没有妥为评估短期长期后果下就实施。当我们检验一个特定问题时,我们也要想一想可能会被这个行动影响的各种人群。如果我们照此作法并熟悉之,我们自然就会开始考虑行动更广的影响,以及它们会怎么影响那些乍看之下跟问题本身无关的人。我们也要看这些问题跟基本人性价值的关系,以及解决方案能怎么促进个人、社会及全球的繁荣。
开放心胸的态度,愿意与他人合作,从他人的想法、意见、知识跟经验学习,能大大支持社群与全球的积极参与。健康的辩论惟有在我们认定对方也以理性跟经验支持他们的观点时才能发生,即使他们的观点跟我们不同。没有智识上的谦虚以及开放心胸,辩论跟共识是不可能的,而且对话会沦为没有结果的争执与权斗。
很少严重问题可以只靠个人不靠与他人合作来解决,而合作需要清晰地沟通我们的想法跟价值。因此,社群与全球的积极参与能大大受益于:表达我们的立场、问问题、从他人学习、以及建设性的辩论。能以批判思考及深植的价值观为基础,清晰且正确地沟通,以有力量跟激励人心的方式说法,甚至替没有声音的人发声,对我们地球公民跟促进改变的领袖来说都是很有力的技巧。
结语
在前两个章节,我们学到探索我们的情绪,跟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和谐地互动。在这个第三及最后章节,我们开始了解到世界是如何互相依存的,所有人类是如何有着共通对快乐的渴望跟避免痛苦的愿望,以及我们的行动可以如何对广大的全球改变作出贡献。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很复杂的。作为成人,有时候我们看似可以不靠任何人独立生活。我们可能觉得世界上的其他人不重要 –毕竟他们与我们如此不同。而往往,看起来似乎太难对世界造成任何实质改变。当我们了解我们身处情况的现实时 –我们所吃的所有食物、穿的所有衣服、所开的车,都来自他人的工作,我们自然就会有一种感谢之情。当我们看到这些人也跟我们同样希望快乐,我们也会产生愿他们快乐的想法。最后,认识到小行动能累积成大结果,我们自信不管多小的建设性举动,都能改善世界。
这个训练课程不希望你简简单单读完就忘:我们要一步步地练习。我们人都各有不同,但我们都面对着一堆挑战,同时在无数的个人互动跟社会情境当中探索。当面对生活中的高低起伏,以自利为动机的行为与考虑他人利益的行为,有着明显的不同。对自己的冲动与偏私有更多觉察,加上控制自己反应跟批判分析局势的能力,我们能处理生活中面对的任何事情。我们可以前进并了解我们巨大的潜能,用来作为善的力量:我们自己的善、他人的善、以及广大世界的善。
如果你想要更加深入,阅读SEE学程架构全文,并看看冥想科学与慈悲心伦理中心的其他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