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修行中使用的仪式

尽管密宗修行极其高级,很多西方人在没有得到正确解释就接受灌顶,没有深刻的理解就开始密宗修行。首先,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密宗的表面特点,例如对强调仪式,大量的本尊,运用暗示性与暴力的意象。很多人认为这些特点蛊惑人、有问题,或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让人迷惑。为了从起始阶段的修行中更加充分地得到利益,这种西方人士需要至少在表面的层次上理解并了解诸方面的意义和目的。他们一旦克服了初始阶段的迷恋、异议、或者迷惑,就能够慢慢了解被表层所掩盖的更深的层次。

西方和亚洲的创造力形式

密宗修行需要摇手铃、舞动各种手姿(梵文:mudras,手印),同时唪诵经典 – 通常不加翻译地用藏语 – 并把想象自己为本尊。有些人认为这种修行蛊惑人、富于魔法,因为他们会迷失在虚幻怪异的世界里。另一些人在这方面则有问题。像这样以一种身心合一的方式运用自己的身体、声音和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过程,但也似乎存在一种矛盾。密宗修行是高度结构化和仪式化的,不存在明显的即兴发挥。例如,一个人想象他的身体有着特定的姿势、颜色、肢体数量,每只手里、每只脚下有特定的物体。一个人想象他说的言语是密咒形式的 – 用梵语语汇和音节组成的固定短语。即便一个人救度别人的方式也要遵循标准模式:他散发出特定颜色的光,表现出特定形式的形体。很多西方人喜欢通过探索和加强自身的创造力而发展灵性,但是,程式化的修行仪式与想象力似乎是对立的。但是,当一个人理解了西方人和亚洲人关于创造力的概念差异,二者之间的和谐共处也就变得昭然若揭了。

在当代西方的意义上,有创造性就是要制造出新颖别致的东西,不管是一件艺术品还是对一则问题的解决。发明是进步的无可置疑的主要途径。富有创造性同样可能成为有关理想之美的一部分有意无意的要求,古代的希腊人把它与真和善等量齐观。此外,大多数西方人把创造力看作是他们个体性的一种表达。因此,对很多人来说,遵循规定的古代仪式的模式作为灵修自我发展的方式,这似乎并非创造性的;它似乎是限定性的。

大多数传统的亚洲文化,例如藏文化,从另一个不同的视角观照创造性。具有创造性有两个主要方面:赋予经典的形式以生命,以及在变化的语境中使它们和谐一致。例如,想一想西藏艺术。所有本尊的绘画遵循表明了尺寸、形状、位置的网格,每个元素的颜色符合规定的比例和惯例。创造性的第一个方面在于艺术家通过本尊的面部表情、线条的精致、细节的精微、颜色的亮丽与色调、明暗的运用所传递的感情。所以,有些本尊的绘画较之另一些,更加生动鲜活,尽管所有的绘画是有着相同形式和比例的同样形象。亚洲风格的创造性的第二个方面在于艺术家对背景的选择,以及措置形象以创造出和谐、有机组合的方式。

根据本尊进行密宗修行是自我提高的一种想象性的方法,是一种亚洲式的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方式,而不是当代的西方式的。因此,把自己想象为本尊来救度别人,大大不同于设想自己为一名超人英雄,面对为真理和公正的高贵探求带来的挑战,找到独特而优雅的解决方案。反之,前者是一个人努力和谐地把自己置于各种仪式修行的组合结构中,创造性地赋予它们以生命,在各种条件下遵循它们的形式,纠正个人和社会的不平衡。

密宗修行中的创造性和个体性

在看似矛盾的修行密宗仪式和创造性之间,另一个可能作用于其上的因素,是现代西方和传统亚洲关于个体性及其在自我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根据西方平等主义思想,一切都是平等的,但是我们每个人自身内部有其独特性 – 不管我们称之为基因密码还是灵魂 – 它通过自身的力量使我们变得独特。我们一旦“发现自己”,自我发展的目标是作为个体,实现我们独特的创造潜能,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运用它们为社会做出我们特殊的贡献。因此,当代的西方艺术家,几乎无一例外,为了创造性的自我表达,给自己的作品签名、寻求大众喝彩。相反,藏人艺术家通常保持匿名。

从佛教的观点看,我们都拥有同样的佛性潜能。我们是个体,但是在我们内部并不存在通过自身力量使我们独一无二的东西。我们的个体性源自过去、现在、及未来我们外在和内在的各种因缘和条件。在生命的本质相互依存的语境下,我们有可能带给社会的饶益来自于我们创造性地运用我们的潜能。

因此,实现我们的佛性,与发现和表达我们真正的自我有很大不同。因为每个人拥有同样品质的佛性,每个人也就没有任何特殊之处。没有可资发现或表达的独特之处。要自我发展,我们只要努力运用我们普遍共有的工作材料 – 我们的身体、交流能力、思维、以及心 – 像任何人那样,它们娴熟地匹配我们遇到的一直处在变化中的情况。此外,我们想象自己用一种匿名的、隐藏的方式救度别人,向成佛的境界前进 – 通过施加让人觉悟的影响、给那些面临困难的人予以启发 – 而不是把我们显著地摆在前台,纵身去营救。

因此,根据传统亚洲式的创造性实现佛性的潜能,只有在这个语境下通过本尊广泛运用进行仪式修行才具有意义。一个人和谐地混同在社会与环境中,并保持处在幕后而非前台的时候,给佛性潜能的结构赋予了生命。

密宗仪式对忙碌的西方人的饶益

尽管当代西方人或许会质疑以古典的西藏方式修行密宗仪式在灵修中发展自我,但他们可以获得临时性的饶益。例如,很多西方人的生活充满了无休止的压力,追求与众不同,追求特殊,追求处在前列。他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发展新思想和改良的产品,出售它们,和别人竞争。有时候,必须得提高自身、最终提升自身价值的压力,使他们有异化感和疏离感。西方对生产率和独创性的要求压力太大时,在日常的密宗仪式中修行亚洲式的创造性可能会提供一个健康的平衡。使自己和谐地置身于仪式结构中,或许能够帮助加强轻松自在地融入家庭、朋友、社会和文化当中。此外,即便一个人的日常工作是重复性的、看起来乏味,他也可以学着通过每天给密宗仪式赋予生动的表达,给与上述以新的生命。

此外,很多西方人疯狂地从一期活动赶往另一期活动。他们每天无数次地利用电话、邮件、互联网,听音乐、看电视、操作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复杂机械和电子仪器。他们感到生活经常是片段化的,家庭、事业、社会、娱乐等需要把他们拉向不同的方向。密宗修行会有助于这些人把这些生活中看似不协调的方方面面编织在一起。因为把众多的建设性的情绪和态度联合起来,同时以身、语、意的方式展现为一种整合的整体,所以这种整合会发生。在日常禅修中这样做会加强对一个人本质上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之人的认知和信念。逐渐地,每天会有一种整体感遍布四周。

此外,因为日常的密宗修行是结构化的、重复性的,它可能还会为这种人提供一种稳定性的因素。不管每一天看起来有多么狂乱,密宗仪式所创造的每天的平静心理和情绪空间使他们的生活根据稳定的延续之流而流动。因为随着他们遇到把修行仪式的元素交织起来的挑战,他们发现避免重复令人乏味,他们会发现前所未有的深刻层次。此外,密宗仪式给出一个结构,根据它形成一个否则就很难获得的纪律。这个纪律是在对结构化的仪式的每日重复中习得的,它还可以帮助人们给他们看似混乱的生活中带来纪律和秩序。

密宗仪式作为表达情绪的场所

很多当代西方人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感到深深的敬意,或者对生活中的快乐深表感谢。但是,如果他们缺乏适宜的形式,据此来表达他们令人振奋的情绪,他们可能会发现他们的感受模糊不明,从而从中得不到精神寄托。密宗仪式能够为这种人提供在此当中可以表达他们的正性情绪的形式。例如,双掌合十 – 一种密宗和西方宗教共有的表达尊重和感谢的仪式化表情 – 并不约束令人振奋的感受。反之,它提供一种大家共同接受的顺利通道,让这些感受从一个人的内心中涌流出来,作为它们的一种合适的容纳器。此外,因为密宗仪式有表达情绪的整体形式,它整合了身、语、意的通道,其持续的习性能够有助于情绪受压抑的人克服源自情感的异化。

有时候,令人振奋的情绪在即兴的形式中找到油然而生的表达。但是,如果每一次令人振奋的情绪产生时,为了使其表达发自肺腑而真诚,一个人需要找到一条表达其感受的新颖方式,这将是单调乏味的。在表达情绪方面,亚洲风格的创造性或许能够提供平衡。当令人振奋的情绪产生时,一个人可以自发地、富有创造性地,赋予表达它们的仪式形式以生命,从而使各种情绪和谐地适应生活。但是,如果一个人无所感受,那么经历一遍密宗仪式的活动就变成了仅仅在表现一个空洞的仪式了。因此,密宗仪式包括冥想特定的关键点以帮助一个人生成或者进入真诚的感情。

结语

参加西方传统宗教仪式同样提供很多密宗仪式修行所提供的饶益。但是,很多西方人发现,这些宗教仪式和纪念的产生对他们而言缺乏生命力。因为这些人和密宗仪式之间更少负性的关联,参与其中可能会为灵修发展获得更加中性的途径。很多人发现,他们通过密宗仪式学得的亚洲式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发现并给他们对祖先的传统信仰赋予了新的生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