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轮:一种佛教密续修持

需要一种现实的方法

成佛即一个人完全达到觉悟,指克服一切缺点、发挥出自己的一切潜能以饶益他人。世界上困苦众多,我们急切需要找到一些最有效的方法来达到上述目标。时轮金刚灌顶为得到这类方法提供了佳机。藏语中表示灌顶的词汇是wang(dbang),意思是力量,更确切地说,灌顶就是授权,为了能够尽可能完满地饶益他人,给予(修习者)力量和能力进行某种禅观修持以达到觉悟,从而成佛。

时轮金刚法是源自佛教密宗最高层次 – 无上瑜珈坦特罗的一种禅观系统。有些人对密宗有着古怪的看法,怀着一种强烈的期望,想象所谓灌顶就是进入一个色情与超能的魔幻世界的门径。但当了解了事实并非如此,密宗修持复杂而高深,需要严肃的承诺,持守诸多戒咒,他们害怕了、退缩了。上述两种反应 – 兴奋和恐惧 – 都不合适。我们需要用一种切合实际的方式走近密宗和时轮金刚灌顶。正如我主要的导师参查什贡仁波切所言,“如果你以迷幻的方法修持,得到的是迷幻的结果。如果你以现实的方法修持,得到的是现实的结果。”

何谓密宗?

密宗(梵文tantra)一词指一个永无止尽的连续统。这个永无止尽的连续统在三个层次上发生作用:作为基础、路径和结果。在基础的层次上,永无止尽的连续统就是我们的心识 – 特指其称为原初明净之光这一最精微层次 – 它为我们的生命轮回提供了贯穿始终的延续性。它不受概念性思想或烦恼情绪粗鄙的震荡之污染,如同一束明晰和觉悟的纯净激光,是每一时刻之体验的基础,不管我们清醒还是睡眠之中。如果心识是一台永远在播放的收音机,这种最精微的层次和这一机械装置在开启状态相类似。在挑台的过程中,在不断从一个台到另一个台转换的间隙,收音机依然开着。同样,我们最精微的心识永远不会关闭,我们关于死亡之体验的基础、中阴(转生之间隙的状态)和新生的概念,皆亦复如是。播音台、音量、甚至临时的静态都不会影响收音机开着这一事实。同样,转生状态、体验的强烈程度、甚至刚刚过去的思想或情绪的“转迅即逝的印迹”同样不会影响我们清净明亮的心识。这种最精微的心识甚至直至佛性之中,为获得觉悟提供基础。

此外,不管它先于还是后于觉悟,每一种清净明亮的连续统是单独的。所有的收音机并非同一种收音机,尽管每一个接收器的工作是相同的。因此,不存在普遍的清净明亮的心识或者一种我们的每一种心识都参与其中的基础性密宗。

密宗的第二层次 – 永远持续的路径连续统,指成佛的某一特殊方法,即涉及到本尊的禅观修持。这一方法有时候也称之为“本尊瑜伽”。低三个层次 – 永远持续的结果连续统,是我们获得觉悟的佛身或佛之诸身的无尽连续统。完满地饶益他人需要适合不同生众和情境的知识、智慧、体验及形式的各种形体或身体。简言之,密宗涉及到一种永无止尽的修持本尊之连续统,以净化掉我们永无止尽的心识连续统转迅即逝的印迹,其目的为了在此基础上获得佛之诸身的无尽连续统。探讨这些的主题的典籍也被称为“密续”。

本尊瑜伽

有时候人们对密宗修持需要依赖本尊 – 有些语言中被译为“神” – 感到困惑。其实,这些本尊并不是万能的造物者或者充满天园乐趣的有限转生状态。他们是特殊的形态 – 包括男性和女性,为了帮助不同禀赋的人克服自身缺点、发掘自身的潜能,诸佛通过此形态予以示现。其中每一个本尊代表了完全的觉悟状态及其特征之一,例如悲悯或智慧。例如,观世音菩萨表现了悲悯,文殊菩萨是智慧的体现。时轮金刚象征任何时候都可掌控任何局面的能力。禅观修持就是以其中一位本尊而构建起来的,该本尊提供了一个明晰的专注所在和修持框架,从而能够在觉悟之路上获得较之无本尊的禅观更快的进步。

要尽快减轻他人的困苦,需要有获得佛之身、语、意的正觉之根器的最有效方法。达到目标的基础就是从各种局限中解脱出来的强烈意愿,不渝的慈爱与悲悯、道德自律、严格的专注、对现实以及通过多种方法帮助他人的技巧扎实的了解。对此一旦达到行动的层次,就需要我们将它们联合起来使其完善,这样它们就自负其结果。密宗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方法,即本尊瑜伽。恰如为一台戏剧做服饰彩排,我们想象自己像本尊一样业已拥有上述正觉之根器的全部,同时拥有了一切。这种做法是一种整合这些品质、更快达到这一形式的有效动因。

这是一种高深的方法。我们无法想象同时能够拥有一尊佛的所有资质,除非我们首先分别为此加以修持。我们在能上演整个剧目前,需要熟悉并彩排好每一幕。因此,在不经过相当的禅观体验之前就去尝试密宗修持既不合宜、也不明智。

训练想象

密宗修持控制想象力 – 这是我们都拥有的一个有力工具。因此,反复想象达到了某一目的是一种尽早成就它的引人入胜的方法。例如,假设我们失业了。如果我们每天都想象找到了一份工作,要比我们纠结于对失业的沮丧和自怨自艾更为迅速地取得成功。这是因为我们对自身的处境保持了一种积极的态度。怀着消极的态度,我们就甚至缺乏自信去找工作。生活中的成功失败取决于我们的自我意象。在密宗中,我们通过本尊努力提升自我意象。想象自身已然成佛就提供了极其强大的自我意象,以应对各种恶习(负性习惯)和匮乏感。

密修方法并不是仅仅涉及正性思考的能力。在运用想象力时,讲求实际、在虚幻和现实之间保持清晰的区别至为关键。否则,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每一位导师和每一部经典都强调,对空 – 虚幻的、已不可能的方式存在的存在 – 以及依缘而起 – 一切事物通过原因和条件而出现 – 的某种层次的稳定的理解是密宗修持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任何人都有能力获得岗位,因为没有一个人会以完全无能的“失利者”而存在,找一份工作依靠个人努力和经济形势。

有些人把本尊瑜伽看作是自我催眠。然而,想象自身业已成佛并非是一种自欺形式。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因子使我们自身达到这一目标 – 我们都具有“佛性”。换句话说,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思维(心识)、心、交际能力和体能,所以我们都拥有形成佛之正觉根器需要的所有原材料。只要认识到我们还未能真正处于该阶段,没有因妄自尊大的幻想而膨胀,我们就能够通过这些本尊进行修持而无需担心会有心理危险。

因此,我们可能在密宗中已经拥有了佛的形式、环境、能力和愉悦。一尊佛的躯体是由透明的明光形成的,能够孜孜不倦地饶益他人,无论如何不会出现不足。但是,将我们自身想象成这样一位具有无尽能量的本尊并不会使我们成为一名“工作狂”或一个无法说出“不”字的殉教者。密宗修持者在累的时候当然要休息。不过,坚持这一形式的自我意象能帮助我们扩展自我强加的局限。在危急关头,每个人都能够喷发出几乎是无穷尽的能量积蓄。不会有人因为太累了跑不到跌倒或受伤的孩子跟前。

此外,修持密宗时我们感到周边的环境完全纯净,对每个人的进步都富有饶益。如此想象并不意味着忽略了生物性和社会性的事项。但是,要帮助他人和自身克服失望和沮丧情绪,我们不能纠缠在负性(恶)方面。不管所在何处,足够强大的动机和转换我们态度的有效方法会带来灵修的进步。我们不是不停地抱怨或成为一名悲观论者,而是努力为自身和这个世界带来希望。

我们还可以想象自己像佛那样行事,从而饶益他人。我们可以通过自身行为的方式感受到这些,我们孜孜不倦地向周围的人施以积极的促成正觉的影响。如果我们曾亲身面对一位伟大的精神存在如达赖喇嘛尊者或德兰圣女,就能够理解以上表述的意思。绝大多数人,即便有极其些微的领受能力者,会感到深受启迪从而以一种更加高尚的方式行事。我们想象自身对他人具有相似的影响。我们的存在、甚至提到我们的名字,就能使他人平静,给他们带来心的平静和愉悦,激发他们达到新的高度。

最后,我们想象自己能够像佛那样以一种纯净的方式享受事物。我们平时的快乐夹杂着迷惑,通常被译作“受到污染的快乐”。我们总是吹毛求疵,永不餍足。我们听音乐却无法完全欣赏它,因为我们老想着自己的播放器不如邻居家的设备音质好。但是,一位佛对任何事物感到欣喜,没有一丝的迷惑。我们想象自己同样如此,例如在不同的仪式场合同样享受所供的灯、香、食物等。

通过视觉化扩展我们的能力

很多本尊有多种色彩纷呈的物理特征。例如时轮金刚有五颜六色的四张脸和二十四个手臂。初看起来可能很怪异,其实有着深刻的原因。密宗想象中的所有形式具有多重目的,其每一部分、每一种颜色具有多重象征。它们的复杂性反映了成佛之目标的本质。诸佛需要在心识中积极保持完整的觉悟和品质,同时能够运用它们来有效地帮助他人。此外,诸佛需要留意那些施与帮助者的各种具体的个人情况,这样所做就能一直合宜。

这并非是一个无法企及的目标。我们已经能在心识中同时装下很多东西。例如,如果我们开着车,我们清楚车速、需要到达或超车的距离、周边车的位置和速度、开车的规则、我们驾车的目的和目标、路标等等。同时,我们要协调眼睛、双手和双脚,留意引擎是否有杂音,甚至能听音乐或交谈。密宗中的视觉化帮助我们拓展这种能力。

训练我们自己同时记取二十四种正见和品质如无常、悲悯、忍耐等,不通过某种方法就会困难重重。辅助记忆的口头性手段如一个列表中由首字母组成的短语有助于我们按序列记住它们。但是,以图示的形式如一个本尊的二十四臂来象征每种正见和品质使我们更容易马上将它们全部记住或记忆变得更加容易。想一想一名老师班上有二十四个孩子的例子。对大多数人来说,在家里备课时要记着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征和个人需求是很困难的。回顾一下学生名单可能会有所帮助,但实际上在班上即时看着活蹦乱跳的学生会给我们脑海中带来所有今天课程中需要改进的因素。

曼荼罗(坛城) – 本意是象征化的宇宙,是一种进一步拓展我们的正念以及用纯净的方式观照一切的辅助方法。在密宗语境中,曼荼罗指本尊生活其中的宫殿及其周边环境。恰如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每一种建筑特征对应一种我们需要鲜活地铭记在心的正觉或正性品质。如同一座宫殿,曼荼罗实际上是一种三维结构。一个曼荼罗由彩色的粉末组成或像一座建筑的蓝图那样绘制在布上。在灌顶和随后的禅修中,没有人会对二维的绘画进行想象(观想),想象的是其表征的结构。

生起和完全阶段(次第)的修持

无上瑜伽密宗有两个阶段的修持。第一阶段是生起,涉及到复杂的观想。在日常的禅观中,我们想象一系列发生之事项,包括我们自身作为一个或多个本尊在曼荼罗的象征性世界里生起,回忆对不同要点如空性和悲悯的理解或感受。为了帮着维持顺序,我们通常读 – 或者背诵 – 成就法,它在某种程度上如同这一日常剧目观想的脚本。

修持的第二阶段是完全阶段,有时候译作“圆满次第”。作为前一步骤阶段努力之结果,现在,接续真正达到成佛这一目标的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因为已经练就了想象的力量,我们就以此为钥匙打开我们的灵量系统 – 体内影响我们情绪和思维(心识)状态的看不见的通道和力量(脉)。如果没有进行前面生起次第的修持,这一系统仍然无法用于禅修。然而,一旦通畅可用,自觉运行的灵量通过其通道将我们清净明亮的最精微心识带到表面。这一心识层次的禅观活动就会形成真正获得佛的物质性身体和心识的直接原因。

在密宗中获得成功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一样遵循果报率。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最完满的饶益所有人的能力。要完成结果性密宗的这一目标 – 佛之诸身的永无止尽的连续统 – 需要转换我们的基础性密宗,原初的清净明亮的心识之永无止尽的连续统。我们需要使之作为一个智慧之身发挥作用,从而产生觉悟形式的广大身。这需要一种密宗之途径,一个关于圆满和生起次第修持的永无止尽之连续统。根据前者,我们通过运用灵量系统进入清净明亮的心识;而根据后者我们则通过训练自身的专注和想象力获得完成这一任务的工具。因此,密宗修持的每一个阶段是其到达下一阶段的动因。

接受灌顶和持戒咒的作用

作为基础性密宗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由此而塑造佛身的工作材料。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潜能都包含在我们清净明亮的心识 – 佛性的主要方面、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佛的主要因子之中。但是,在使这些潜能转化为现实之前,我们必须要激活它们。这就是接受灌顶的作用和必要性。一位完全具备资格的大师所做的加持首先是要清除阻止我们进入并运用佛之潜质的最初始障碍。接着,加持会唤醒这些能力并予以强化。这一双重性的步骤称为“接受净化,播下种子。”但是,这一过程只有在我们想象或感觉到它正在发生的时候才发挥作用。灌顶需要导师和弟子双方的积极参与。

灵修大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至为紧要。阅读书中的仪式或观看表演仪式的影像不足以激活佛之潜质。我们需要亲自置身于一场鲜活的体验。这点不难理解。我们都清楚在家里听录音和听音乐会之间的差异。通过置身于一位完全具备资格的大师所做的加持,我们得到启迪、信心、信任和指导之源以支撑随后的一切密宗修持。同时,我们不仅和赋予加持的导师,也与整个修持之所出、并一直回溯到佛本身的师承建立了一种强大的关联。人们通过这些方法不断获得灵修成功 – 知道这一点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在修持中提供了巨大的信心。接受了灌顶,我们就不再去做一些琐微的事情。我们不会幻想自己是迪斯尼乐园的米老鼠。我们正加入到一支绵长的严肃的修持者之列,数世纪以来他们有效验证了这些密宗方法。

没有葡萄架,葡萄藤永远不会从地面长上去。同样,一旦佛之潜质被激活,有一种明确的结构供其发展是及其重要的。这就是我们在无上瑜伽灌顶中持戒咒和誓言 – 它们为所有随后的进程提供了必要的结构支撑。密宗修持不是一种休闲性的喜好,也并非囿于禅坐的团蒲上。我们通过密宗进行个人转化包含了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没有明确的指导,我们如何能够前行呢?这些指导是由皈依的誓言和菩萨及密宗咒提供的。

皈依赋予生活一个安全而正性的方向。恰如诸佛之所为和那些高度觉悟者所正在做的,我们努力清除自身的缺点,发挥我们的潜能。我们通过菩萨咒约束自己不做有悖于这一目标的负性行为。我们作出保证,约束自己不以这样 – 即破坏我们帮助他人的能力 – 的行为方式行事。持守密宗戒咒保证我们在复杂的密宗修持不会迷失。简言之,佛陀给予的这些戒咒之指导以及训练是一个奇妙的礼物而不是一种压迫人的重负。为了达到觉悟以饶益一切,我们无需试错性地去了解采取哪种行为或规避哪种行为。

通过一种优雅的仪式接受灌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点,我们能够将它铭记为开始进入密宗修持之道的正式誓言。当我们通过古老的仪式标记生命中的重大转型时,较之我们假如只是让它们随便就过去,我们会把这些转型看的严肃的多。乘上密宗之筏、迈入一个更为高级的佛教修持就是这样一种重大转型。灌顶 – 伴随着与密宗大师相联系和持咒的步骤 – 就以一种值得纪念的方式标记了这一事件。

誓言

很多人害怕对任何东西发誓 – 不管对一个伙伴、一项事业或一种灵修之道。因为害怕自己会丧失自由,他们对发任何誓言都优柔寡断、踌躇不定。另一些人认为誓言是一种道德义务,如果未能遵守,他们就不是好人。因为不想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不想冒着成为坏人的危险,他们在生命中迈出任何重要的一步都困难重重。还有一些人视誓言为暂时的,除非附有逃脱的条款 – 如婚姻之获准离婚,才开始介入。他们轻率地发出誓言,在遭际不便就随便予以抛弃。

这种态度 – 尤其是发誓自己要献身于密宗、一位灵修大师或持咒 – 对灵修进步是一大障碍。需要一种中间道路。一方面,在未加严肃审视结果之前就匆忙投身某事是不明智的。另一方面,生活中我们需要作出决定,否则永远不会有所适从。克服优柔寡断的方法是真诚估量我们的能力和对发出誓言的准备程度,清楚认识我们发誓要做什么,深刻理解试验和自由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时间和智慧。

与不同层次的誓言相应,有两种不同的参与加持方式。我既可以作为一名积极的参与者,也可以作为一名饶有兴趣的观察者。积极的参与者持守与修持有关的所有戒咒,尽最大努力进行观想(视觉化),因此实际上在接受灌顶。随后,他们根据戒咒的指导形塑自己的生活,从事至少是最初级层次的密宗禅修。例如,如果接受了格鲁传承的无上瑜伽灌顶,我们开始每日做称之为六支(部)瑜伽的修持。那些自忖没有做好准备以迈入这一步的人就以傍观者身份参与,并不真正接受灌顶。

当一名观察者并没有什么可惭愧或负疚的。以这样一种方式参与,要比发出不成熟的誓言随后又为之悔恨明智许多。但是,有兴趣的观察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坐在后面将该仪式作为引人入胜的人类学场景而加以欣赏。这种体验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使之获益良多。这样,在预先了解有关密宗的基本事实之前,参与者和观察者都会因此而发现加持的更多意义。

选择一种密宗系统

假设我们掌握了基本的佛教概观,正见的运作基础,以及对无上瑜伽的效果和必要性充满信心的坚信。如果我们觉得为接受灌顶准备好了,或者我们为将来参与其中而建立而强大的关联,因而作为一名有兴趣的观察者而参与一次灌顶,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选择哪一种无上瑜伽系统呢?名单颇为庞大,因为语言差异,我们绝大多数人与可以寻求建议的上师缺乏密切的联系。然而有时候,我们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因为具备资格的大师很少驻锡我们这里,这种最高层级的灌顶更是少之又少。

接受加持前需要考虑的至为关紧的要点是导师的资质。如果一位不合格的人在做我们极富兴趣的密宗系统之加持,我们参加就毫无作用。任何一名对仪式训练有素的人能够唪诵并完成一次加持仪式的所有动作,但是,因为缺乏正当的资质,一个冒牌货什么也不能给予我们。即便导师找对了,我们对密宗系统的选择有时候受制于他人的要求和组织。但是,可得性并不是选择一种禅修的密宗系统的最佳准则。有时候,我们的优先权是与导师建立密切的关系,而并非必然是导师进行灌顶的本尊。但是,最好是际遇正确的导师和正确的密宗体系。要判断该体系是否是时轮金刚法,我们需要对此有所了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