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講菩薩戒:一 ~ 三

介紹菩薩戒根本墮

當我們受菩薩戒時,我們發誓要戒除兩類行為。 雖然在西方語言中通常被稱為菩薩根本戒和菩薩次要戒,但這並不是它們在原始語言中的實際名稱。 有 18 種行為,如果作了就會變成“根本墮”。“根本墮”是指喪失菩薩戒。之所以稱為“墮”,是因為它會導致我們的精神發展向下,阻礙我們善功德的增長。 “根”這個字,之所以叫作根,是因為這是要拔掉跟剷除的根。 我們想要拔除會導致我們犯戒墮落的根源。 根據論典,這是它所得名的原因。 簡言之,在西方我們稱它們為菩薩根本戒,但實際上我們發誓避免十八根本墮。 

此外,有四十六種“過犯”(直譯),通常稱為“菩薩次要戒”。 如果我們違背任一條菩薩根本戒,並且具足所有必要的因素而違犯,我們就會在心相續中失去戒律。 換句話說,必須具足某些因素,所謂的四支。如果當我們違背任一條根本戒律時,若這四者都出現在我們的心中,我們就會失去心相續中的所有戒律;我們不再持有菩薩戒。除了兩種例外情況。 例外是兩條誓戒,我們甚至不需要完成四支; 如果我們只是違背這兩者,我們就會失去戒體。 然而,這四十六種不善業,即使四支都圓滿,我們也不會失去菩薩戒。 這就是差別所在。 

順便提一下,我們之前說過,菩薩戒是生生世世存有直到證悟。 假設我們在過去的一生中接受過它們,但在這一生中還沒有受戒,然後我們有全部這些支分。 如果我們在這一世受了戒,然後如果這四支都圓滿,那我們就會從心相續中失去戒體。 但如果,在我們今生受戒之前作了這些事,具備了這四支,我們並不會失去菩薩戒。 然而,今生第一次受戒將加強我們前世所受的。 

讓我們看看這些根本墮是什麼:所謂的“菩薩根本戒”。 雖然我們可以找到許多不同的註釋和講解,它們的側重點可能略有不同,但現在將遵循宗喀巴大師的註釋。 順便一提,菩薩戒的傳承有好幾種,都是從不同的佛經衍生出來的,藏人所遵循的其中一個印度傳統就是出自一個經典(不好意思我沒有去查閱跟提醒自己經名),但中國傳統跟源自漢傳的傳統有一套不同的,來自另一部經的菩薩戒。就像西藏和中國所遵循的出家戒傳統一樣,略有不同。 儘管在上座部,可能還有其他小乘傳統,他們確實承許有菩薩,他們也確實承許佛陀在成佛之前是菩薩,但這不是我們大多數人會遵循的道路; 而且我從來沒有聽說過菩薩戒的上座部版本。 當然,在上座部也有佛陀前世的故事。 現在,十八菩薩根本戒是 18 種惡業,如果我們在四支圓滿的情況下違背它們,就會導致根本墮。 對於其中的每一個,我們都需要了解它們的實際含義,有幾項規定和規定的內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