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菩提心

今晚,要我讲一讲关于菩提心。这是一个涉及到动因的大题目,特别牵扯到我们为什么要追随一条灵修道路的问题。这个动因是我们自身内部逐渐积累而成的;要使之一蹴而就,困难重重。菩提心指开始成佛之心、具有坚定意志之心,即“为了饶益他人,我必当克服一切障碍,发挥所有潜能。”我们努力修成觉悟,不仅仅是因为觉悟是最高层次的、最殊胜的,还要通过修得觉悟帮助他人。尽管我们可能只是口头上说修证成佛是为了饶益众生,但要在内心源源有续且情真意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却大有难度。然而,我们通过不断积集此一宏愿,就能够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菩提心于此油然而生。菩萨就无时不以生而俱来的菩提心作为他(她)的原初动因。

因为诸位已经了解发菩提心之道的教义与方法,那么我就不再强调这些方面了。我想谈一谈生发这一宏愿所要经历的各阶段的重要意义。人们很容易跳过这些阶段直接进入这一最高境界的大乘菩提心。我们或许会说,“我修持是为了帮助别人,这是我的社会责任。”因为修持是显而易见的饶益行为,我们就立马想去行动。然而,如果没有经历前期的诸阶段,我们就会陷入麻烦。我想讨论一下,我们在积集此一慈爱与悲悯的动因以饶益他人时,如何避免这些麻烦。

根据道次第 – 达到觉悟的渐进进程,我们通过等级有序的路径到达精神发展的最高层级。最初始的精神动力为了我们来生的快乐。只为此生谋福祉是每个人的行为。动物也是如此。它们所关心的只有食物和照顾幼畜。尽管这是最基本的关怀,但这不会必然涉及精神修持。

对此生的关怀很重要。但是,有些人并不严肃对待自身及所处环境,从未想过去观照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因此,他们甚至不想改善现状。他们只是接受当前发生的,从来不会翼求更好的东西。因此,至少从对自身、家庭和环境的关怀这一层面开始很重要 – 尽管这不是一种专门的灵修动因。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实事求是地承认;我们检验生活中存在什么样的困难。“我快乐吗?我不快乐吗?我所面临的这些困难使我的生活不愉快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