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tudy Buddhism Home
Arrow down
Arrow up
基本教理
Arrow down
Arrow up
普世价值
什么是…
如何做…
禅修
访问
Arrow down
Arrow up
西藏佛教
Arrow down
Arrow up
关于佛教
证悟之道
心灵训练
密法教义
原着文本
精神导师
Arrow down
Arrow up
进阶研习
Arrow down
Arrow up
道次第
心灵科学
论藏和教义系统
金刚乘
祈祷和仪轨
历史和文化
Arrow down
Arrow up
有关我们
Authors & Experts
Newsletter
Progress Reports
最新内容
Arrow down
Arrow up
支持我们
العربية
বাংলা
བོད་ཡིག་
Deutsch
English
Español
فارسی
Français
ગુજરાતી
עִבְרִית
हिन्दी
Indonesia
Italiano
日本語
ខ្មែរ
ಕನ್ನಡ
한국어
ລາວ
Монгол
मराठी
မြန်မာဘာသာ
नेपाली
ਪੰਜਾਬੀ
پنجابی
Polski
Português
Русский
සිංහල
தமிழ்
తెలుగు
ไทย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اُردو
Tiếng Việt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Arrow down
词汇术语
视频
帐号
Enter search term
Search
Search icon
菩提心
16 文章
以六度阐释菩提心
菩提心 昨天,我们讨论了菩提心,我们认识到有相对的菩提心和最深刻的菩提心。两种菩提心都是针对我们个人尚未成办的证觉;但是在我们的佛性、付出大量精力、自身做出努力这样一种基础上,它是一种肯定可以达到的东西。因为我们确信这可以达成,对它是何物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因此,怀着相对的菩提心,我们实际上致力于那种未来的觉悟是什么 – 它会是什么、它的品质 – 怀着两种意愿:通过能够切实把我们带到彼处的现实方法从而达到这种觉悟,以及通过这种成就尽可能多地饶益众生,这样一种意愿。我们完全理解,我们不是成就为一尊万能的神,打个响指 – 甚至无需打个响指 –...
Part
in
六波罗蜜:六度(六圆满)的细节
生起与专注于菩提心
在这个周末的课程,我们谈菩萨戒。 显然,要了解菩萨戒,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菩萨,什么是菩提心,也就是戒所依的心。...
Part
in
解说行菩提心的修持跟戒律
令菩提心不退不失的训练
我们之前讨论了菩提心和成为菩萨的意义,我们看到受菩萨戒在发菩提心的一般进程以及各个阶段中所起的作用。真正重要的是了解这些戒律誓言的作用,以及我们何时真能受戒。在我们甚至还没有完全发展菩提心的初始阶段时,许多人可能会过早地受戒。无论如何,即使对菩提心的了解有限,也还未能真诚地为彻底所有人想,尝试遵循菩萨戒的指引也是非常有益的。 然而,即使我们已经受菩萨戒,也需要继续努力来促进菩提心的生起和发展,决不能对菩提心状态有关的东西等闲视之。因为它不仅从开始就彻底平等对待每个人,这已经是非常广大的了,而且它还追求成佛——我们自己尚未发生的证觉——这...
Part
in
解说行菩提心的修持跟戒律
以菩提心之力了解空性
回顾 我们至此一直在讨论心之三主要道。第一是出离心,对于西方人来说还须另外加上一个有所助益的前期步骤,也就是摆脱对于当下满足的执迷,从而关注日后今生及未来后世的情况为何。 在摆脱对于今生的执迷之后,转而把我们的主要关注放在来世,并确保我们能够继续拥有宝贵人身,以及延续修行法道的机会。再接下来,我们则是摆脱对于来世的执迷,转而把我们的主要关注放在欲从轮回中完全解脱,从无法控制的重复转世中彻底解脱。 为了照顾好以后的生活状况,我们需要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给予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正向与意义,此即皈依佛、法、僧三宝的安全方向。我们也需要持有相同态度,欲...
Part
in
研习道次第
菩提心和菩提行
第十到第十七偈 回顾 在开始通过礼敬和发愿论述后,托美桑波讲述了动机的次第,即道次第,他以宝贵的人生开始,然后是最有利于充分利用这种宝贵人生的条件,即远离家乡,依止于幽僻隐居。 然后,牢记死亡和无常 – 即这种宝贵的人生不会永远持续 – 就充分利用而言,我们没有时间可以损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狂热 –...
Part
in
《三十七种菩萨行》释 - 伯金博士
发菩提心并付诸实践
关爱 关爱就是你希望每个人都能快乐的态度,这就是所谓的关爱。我们都想要快乐,但大多数的人并不真正知道变成快乐的方式,因此他们让自身陷入困境,落至无法控制反覆出现的状态,当中涉及很多问题,导致他们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快乐。所以,培养一种希望他人快乐的强烈感受与态度就很重要。其训练方式是首先想着希望自己快乐,然后是你的母亲快乐、你的父亲快乐,然后更进一步地想着朋友、敌人,接着则是众生皆能得乐。这就是你修行关爱的方式。 超凡决心 此外,你还需要培养一种周遍普及的责任感,认定自己觉得正在承担责任,并感到「我真要去做些事情给有情带来快乐。我真要去尝试解决众生的...
Part
in
培养菩提心的指导与建议
重申皈依(安全的方向)与菩提心
导言 在六种预备练习的第三个部分,书上说首先顶礼,然后坐下,然后透过专住在呼吸来清净心绪,之后你才重申你的皈依跟菩提心动机。但在我的经验,如果在听法或是禅修之前,不作任何事情就顶礼然后坐下,顶礼就变成有点机械化。因为这边说你要先坐下,专注呼吸,然后皈依发心,我觉得这是表示你在顶礼之前就要重申动机了,不然你就没有动机可言。 专注在呼吸的意义在于你把心调整为中性状态,称为无记(佛不说其是善,也不说其是恶)。以此为基础,在培养出善的心绪。如果你经过忙碌的一天或可怕的交通堵塞来到这边,从一团乱的心绪要培养出正面心绪,是相当困难的。所以首先培养中性心绪,我们...
Part
in
禅修前的六种准备工作
广讲菩萨戒:十一~ 十八,以及一般违犯
(十一) 向非器说空性法 我们之前在讨论菩萨戒,我们已经讲了十八条根本戒中的十条,现在是第十一条。通过这条戒,我们避免向那些未受训练的心灵教导空性。 这是说教导最深层次的空性,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准备好理解这个教法,却已经发菩提心的人。他们会迷惑和害怕,结果会因而放弃菩萨道,转而只追求个人的解脱。 这是非常具体的。 在解释中,它说这样的人可能认为空性意味着没有人存在。 他们可能会想:如果没有人存在,为什么还要费心去造福其他人呢? 然后他们只会追求自己的解脱。 我们不仅可以从中观的角度来理解,还可以从唯识的角度来理解。...
Part
in
解说行菩提心的修持跟戒律
发菩提心的阶段
依据大乘教法所定义的二谛,有两种菩提心,世俗以及胜义。
in
菩提心
慈悲的菩提心
看看培养帮助他人以及为此证得正觉的菩提心道路,它所需要的主要要点。
in
菩提心
1
2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