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讲菩萨戒:十一~ 十八,以及一般违犯

(十一) 向非器说空性法

我们之前在讨论菩萨戒,我们已经讲了十八条根本戒中的十条,现在是第十一条。通过这条戒,我们避免向那些未受训练的心灵教导空性。 这是说教导最深层次的空性,特别是对那些还没有准备好理解这个教法,却已经发菩提心的人。他们会迷惑和害怕,结果会因而放弃菩萨道,转而只追求个人的解脱。 这是非常具体的。 在解释中,它说这样的人可能认为空性意味着没有人存在。 他们可能会想:如果没有人存在,为什么还要费心去造福其他人呢? 然后他们只会追求自己的解脱。 

我们不仅可以从中观的角度来理解,还可以从唯识的角度来理解。 因为对于唯识—有些人会对此感到困惑—有些人可能会对唯识关于空性的教义感到困惑,认为一切都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除了我们的头脑跟想法之外根本没有现实。 他们可能认为其他人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所以他们不真的存在,那我们为什么要费心去帮助他们呢? 当然,对于中观的人来说,他们甚至可能认为任何事物都不存在。 

 所以,我们发誓要避免的行为,是向任何可能误解它并因此彻底放弃佛法的人,教导任何程度的空性。 例如,他们可能会认为,佛教教导说什么都不存在,所以佛教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重要的是尝试给予教法一定的背景,逐渐引导人们。如果我们要教导空性,要用非常简单的术语教导它,不要导致人们混淆或产生错误的见解。 这真的非常困难,因为除非我们有神通,否则很难知道某人是否会理解我们解释的内容,或者他们是否准备好去理解。 

尽管如此,如果我们看一下已经写成的各种经典,伟大的印度大师(龙树菩萨、月称等)写了许多关于空性的不同经典,他们肯定是在遵循大乘佛教的道路; 达赖喇嘛尊者一直在向广大听众教导空性。他们违犯菩萨戒了吗? 他们是在向心灵未受训练的人教导空性吗?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这里可能有帮助的一件事,是认识到他们教授空性的方式是如此复杂和难以理解,以至于那些还没有准备好理解的人什么都不会懂。 不是说他们会产生错误的见解,而是他们只会产生“我无法理解”的想法。 如果我们单独教导某人,那当然,我们可以检查并了解他们的见解是什么。 然而当我们在更大的群体中教学时,这就困难得多。 但我们可以从主文解释中看出,重点对象是已经有菩提心的人,而空性教法会使他们放弃菩提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