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与胜义菩提心
对应于大乘佛教的二谛,有两种菩提心:
- 世俗菩提心 (kun-rdzob byang-sems, 相对的菩提心)
- 胜义菩提心 (don-dam byang-sems, 究竟的菩提心).
发世俗菩提心时,我们的心专注于尚未发生的正觉,因为我们心相续中的佛性,故我们在缘分具足时就会证得。升起愿证正觉的意欲同时,是要依正觉来利益所有众生。特别论之,我们的心是要取得那尚未证得,但将会证得的智法身(Jnanadharmakaya),也就是佛陀的遍智。
发胜义菩提心时,我们的心在已经有世俗菩提心的基础上,专注于空性。特论之,我们的心是要求取将会证得的自性身(Svabhavakaya),也就是空性跟尚未获得的遍智所有的真实止息(灭谛)。
[参见:无上瑜伽续当中的菩提心以及二谛]
培养世俗菩提心的次第
发世俗菩提心,为了利益所有众生而愿得正觉,分两个次第:
- 愿菩提心 (smon-sems)
- 行菩提心 (‘jug-sems).
愿菩提心是为了利益所有众生而发愿获取正觉,这又有两阶段:
- 惟发愿之愿菩提心 (smon-sems smon-pa-tsam) – 仅只是为了尽可能利益他人而发愿成佛
- 具誓言之愿菩提心 (smon-sems dam-bca’-can) –发誓在成佛之前永不舍弃菩提心。这阶段包括发誓要作特定行为来帮助自己在此生,或来世直到成佛之前都不失去菩提心。
行菩提心则是,在两种愿菩提心的基础上,持菩萨戒并修持六波罗蜜以行菩萨行,这些能带领我们前往正觉。
配合行菩提心的心理因素
在菩提道灯论难点自释(Byang-chub lam-gyi sgron-me’i dka’-’grel)当中,阿底峡引述圣虚空库所问经(‘Phags-pa nam-mkha’ mdzod-kyis zhus-pa'i mdo; 中译注:汉译为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说到佛陀讲行菩提心需要包括两种心理因素:
- 意乐 (bsam-pa)
- 增上意乐 (lhag-bsam).
意乐
意乐以二法所摄:
- 无谄 (g.yo-med) –不隐藏己过
- 无诳 (sgyu-med) –不伪装有己所无之功德
无谄又以二法所摄:
- 正直 (drang-po)
- 正住 (gsal-ba).
无诳复以二法所摄:
- 无虚假 (不造假) (bcos-ma ma-yin-pa)
- 清净意乐 (bsam-pa dag-pa),不与任何下劣动机混合
增上意乐
增上意乐在意乐所摄之诸种特质外,又以二法所摄:
- 不杂心 (ma-chags-pa)
- 胜进修行 (khyad-par-du ‘gro-ba).
不杂心以二法所摄:
- 不退没心,不因执着其他目标而失去菩提心目标 (sems ma-god-pa)
- 不退精进,不因执着他事而失精进 (brtson-‘grus ma-god-pa).
胜进修行又以二法所摄:
- 福德资粮 (bsod-nams-kyi tshogs)
- 智慧资粮 (ye-shes-kyi tshogs).
仅管藏文当中的增上意乐(lhag bsam),与发菩提心必要七因缘当中的第六因缘同名,与这边的意义有所不同。
(第六因缘的)增上意乐,是真实受取帮助全宇宙众生脱离痛苦获得安乐的决志。作为发起世俗菩提心的一个因缘,这是发愿菩提心跟行菩提心都必须的。
(中译注:以上行菩提心译名采自不空译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