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根本密戒

概览

如同在菩萨戒中,密咒(怛特罗咒)有根本咒和次级的密咒,我们作出保证要持守这些密咒直到达成觉悟,一直在我们的心相续中延续直至来世。根据四重分类结构,对于任何一种瑜珈或无上瑜珈这两种高级密续中的修持,格鲁、噶举、以及萨迦各传承通过灌顶、随后的应许或者密咒集予以施戒。根据六重分类结构,对于任何一种四类高级密类别续 – 瑜珈、摩诃瑜珈、阿耧瑜伽(圆满次第、随顺瑜珈)、或阿底瑜伽(佐钦) – 中的修持,宁玛传承通过上述三种仪式中的任何一种进行施戒。

[见:密续的基本特征。]

论及菩萨戒的绝大部分详情同样属于怛特罗咒。

[见:根本菩萨戒。]

根本密咒禁止十四种行为,如果运用了四种制约因素(四烦恼缠),这些行为就形成根本堕罪并使人陷入丧失密咒的状态。如果没有这些戒(咒)型塑我们的生活,我们就无法通过密宗修持获得成就或达到觉悟。因为我们的修持将会因此而缺乏必要的支持环境。除了怛特罗根本堕罪中的一个行为,即放弃菩提心 – 和在根本菩萨戒一样 – 居于任何其它十三种行为之上,如果四种制约因素并不完全,只会削弱密咒,而不会从我们的心相续中完全消除它们。

根本密咒(戒)有两种变体,一种专门针对时轮金刚法,另一种为所有瑜伽和阿耧瑜伽密续、包括时轮金刚法所共有。这里,我们将遵循15世纪初格鲁派创立者宗喀巴在《密法戒律解説·悉地穗》中对共同根本密咒(戒)的解释。我们还将根据15世纪后期格鲁派大师克珠洛桑嘉措的《三昧耶明灯》予以补充。

十四种共同根本密咒堕罪

(1) 诽谤或蔑视金刚上师

这一戒的对象包括任何一位导师,我们接受他的灌顶、随后的应许或者参与任何一级的密修(密咒集),对其中任何典籍的完全或部分解释,或者对其中任何一种修持的口头指导。诽谤或轻蔑这样一位导师意思是对他们表现出藐视,或责难嘲弄他们,表现出不尊重或不恭敬,认为或宣称他们的教义或建议毫无用处。以前,我们怀着荣耀与尊崇,对导师予以高度的敬重。而当我们放弃这种态度,拒绝他们作为我们的导师,并加之傲慢的蔑视。这种轻蔑的行为与遵循《时轮金刚密》续之建议大相径庭。时轮金刚密续建议我们对认为不合适、不完全合格、或行为失当的密修导师敬而远之,不再与他保持联系、跟随他进行研习。对密续而言,诽谤或小看我们的导师并不是特有的主题,严格地说,例如慈悲和空性,或只给予我们皈依、或别解脱戒或菩萨戒的导师,并不必然构成这第一种堕罪。然而,这种行为会严重妨碍我们的灵修进程。

(2) 违背觉者的言教

这一行为的对象特地针对觉者关于别解脱戒、菩萨戒或怛特罗戒教义的内容 – 不管这位觉者是佛陀本身或后继的大师。造成这一堕罪并不是简单地违背这些戒律中的特定的某一戒 – 只是犯了此戒,在这样做时还伴随两种额外的因子呈现。这就是完全知道这一戒条出自一位除掉了所有思维障碍的觉者,但是却认为或者声称犯此戒并不会带来负性的结果,从而将大事化小。我们知道是一位觉者所传授的而非我们业已遵循的三种戒律中的任何一戒,却将其化小或者违背;或者我们并不知晓此乃一位觉者所给予的建议,不会形成一种根本密咒堕罪。但是,它会在我们的灵修之路上造成障碍。

(3) 由瞋怒而非议金刚兄弟姐妹

金刚兄弟姐妹指那些持守怛特罗戒、在任何一个密宗修习班级中从同一密修导师那里接受了任何一种密续本尊体系灌顶的人。而不需要在同一时间接受灌顶,也不需要在同一密宗修习班或同一密续本尊体系。如果完全清楚一些人是我们的金刚兄弟姐妹,而我们却当面对他们的毛病、缺点、失败、错误、越轨等加以嘲弄或辱骂,不管他们是否这样做了或有这些弱点,而他们也明白我们在说什么,就是犯了此戒。我们的动机一定是敌意、愤怒或憎恶。怀着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弱点的良好愿望,以善意的方式指出这些缺点不会有什么过错。

(4) 对有情众生舍弃慈爱

慈爱是希望别人快乐、希望别人拥有快乐之因缘的愿望。犯此戒就是对任何有情众生怀有与慈爱相反的愿望、即便是最邪恶的连环杀手 – 即希望别人丧失快乐及其因缘。快乐的因缘就是完全认识现实和行为因果的果报律。我们至少希望杀人犯能够对这些获得足够的了悟,这样他在来世就再也不会重复这种暴行,因而最终能够体验快乐。尽管忽略对一个我们力所能及者施以帮助并不会犯根本密戒,但是,如果想着某一生众永远得不到快乐该何等美妙,就是一种罪过。

(5) 舍弃菩提心

这与第十八个菩提心根本堕行一样,相当于因为觉得我们没有能力为众生而得道成佛,故而放弃了充满愿菩提心之状态。即便没有四种制约因素在场,这种想法也会使我们失去菩提心和密宗戒。

(6) 毁谤自己或其他教义

这与第六个菩提心根本堕行一样,即背弃神圣佛法。它指宣称任何佛典教义不是佛陀的言教。“其他教义”指声闻佛、缘觉佛、或菩萨(大乘)的经典,而“自己的”指密续,它同样属于大乘范围。

(7) 对不具圆熟者展露密法

密法涉及关于证悟空性的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修持,而这并未与较低一级的修持所共有。这些包括各种具体成就法的细节,和对空性的大乐而深沉的智慧通过清净明亮的心识活动而予以现观的技术细节。如果知道这些修持,不管他们是否对此持有信心,不具圆熟者指没有接受合适的灌顶的人。我们完全清楚对方不具圆熟,却向他们对这些不能接受分享的、秘密的步骤予以极具细节的解释,他们从而获得足够的信息可以去尝试这种修持,而且这个人理解这些教导,这就构成了犯此密戒。唯一的例外发生在确实急需明确的解释时,例如帮助驱除针对密续的错误信息和歪曲、敌意的观点。从学术的角度解释普通的密宗理论,且不足以付诸修持同样不会构成堕行。但是,它会削弱我们密宗修持的效果。但是,在密宗灌顶的过程中向对此有兴趣的观者展现密法是没有错的。

(8) 贬损或毁谤五蕴

五蕴、或者集合性因素,组成我们体验的每一时段。这五蕴是:

  • 物理现象所表现出的形式如形象或声音,
  • 快乐或不快乐的感受,
  • 对物体之间的区分(认识),
  • 其它心理因素如慈爱或恨,以及
  • 不同类型的意识如眼识或意识。

简而言之,我们的五蕴包括了身体、心理、和情绪。

[见:五蕴的基本特征。]

通常,这些集合性因素和愚昧(攘卸) – 一般将之译作“受污染的”。在阿耧瑜伽密修中,我们去除对现实的愚昧,从而完全转变我们的集合性因素。不是体验中的每一时段组成与愚昧相联系的五蕴,每一时段最终成为脱离了愚昧的五种深沉智慧(无漏智慧)的集合,成为五蕴潜藏的本质。这些深沉的智慧就像是反映事物的平等性、个体性、如何完成目标、以及现实领域(法界)的镜子一样。每一种智慧通过一位本尊表现:例如毗卢遮那佛等,西方称之为“五智如来”。

阿耧瑜伽灌顶播下完成这种转变的种子。在生起次第的修持中,我们通过观想来培育这些种子,即通过现观五蕴为其相应的本尊,观想我们的五蕴已经获得了净化的形式。在圆满次第的修持中,我们促使这些种子成熟,即通过将五蕴付诸特定的瑜伽方法来展现清净明亮的心识活动,据此来证悟五种深沉智慧。

第八种堕行既包括鄙视我们的五蕴,认为它们不宜接受这种转变,也包括因为蔑视或憎恶而故意破坏五蕴。修持密宗并不要求排斥或拒绝显宗的观点,即视身体为清净并寓于快乐的本质当中是一种不正确的想法(非作意轨)。很明显,我们的身体本质上是受污染的,给我们带来苦难,例如病痛。但在显宗中,我们把人的身体同样看作是拥有着更为深刻的本质,从而使它在更加能够完满地饶益他人的灵修之路上适用于多种层次。当我们没有觉察到或者没有认识到这种更为深刻的本质时,我们憎恶自己的身体,认为我们的心识不够好,觉得我们的情绪是邪恶的。当我们怀着这种低自尊的态度或者,更加以一种受虐行为、毫无必要的危险或沉重的生活方式、或者通过消遣的或致幻的药剂伤害自己的身心,我们就犯下了这一堕行。

(9) 背离空性观

这里,空性既指《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普通教义 – 即不仅人类、一切现象都不会有不可能的存在形式,也指唯识派或任何一个中观派中特殊的大乘教义 – 即任何现象缺乏特别的不可能的存在方式。背离这种教义意味着怀疑、不相信、或摈弃这种教义。修持密宗时,不管我们持守何种大乘教义体系,都需要我们对其有关空性的教义怀有完全的信心。否则,如果在修持过程中背离了空性,或者在空性的语境之外尝试了任何步骤,我们可能会认为(例如)我们的观想是真实不虚的。这种错觉只会延续轮回之苦,甚至可能导致心理失衡。在修持之路上,我们可能需要将教义体系由唯识派上升到中观派 – 或者,在中观派内部,由自续派上升到应成派 – 同时,在此进程中反驳我们此前教义体系中关于空性的教义。然而,弃绝一个稍欠精密的解释并不意味着使我们处于这样一种境地,即没有与我们的理解层次相称的有关一切现象的正确的空性观。

(10)对心怀恶意者生友爱心

心怀恶意者指那些诽谤我们的导师、所有上师、诸佛、佛法、僧伽的人,或者是那些对上述任何之一造成伤害或损毁的人。尽管对这些人弃绝其快乐和拥有快乐的因缘的愿望并不合宜,但是,如果我们怀着友谊之情与之交谈或行事就犯了根本堕行。这类堕行包括与他们为友,通过购买他们制造的产品或创作的书籍支持他们,等等。如果我们纯粹受到慈爱与悲悯的动机驱使,拥有阻止他们的破坏性行为(不善行)并能够将之转化到更为正性状态的手段,我们当然要努力而为,即便这意味着要诉诸强迫性手段。但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资质,就可以通过抵制这种人,来避免陷入堕行。

(11) 对空性的禅观不持续

如同第九种密宗根本堕行,通过唯识派或中观派体系都能够理解空性。我们一旦理解了这一观点,超过一昼夜而对空性不做禅观就构成了根本堕行。通常的做法是,每天白天和黑夜对空性的禅观至少各进行三次。我们需要持续进行这种修持,直到去除自身所有阻碍遍知一切的障碍(所知障) – 在此之中,我们每时每刻保持着对空性的直接观照。在达到这一目标前,如果我们给出一定的限度,认为我们对空性的观想已经足矣,那么我们永远也不能取得成功。

(12)威慑妨害对密宗有信心者

这是指故意妨碍人们对某一特定密宗的修持,而他们对此怀有信心、根器合宜、并且接受了正确的灌顶。如果我们促成他们绝弃了进行这种修持的愿望,那么就犯下了此根本堕行。但是,如果他们对这种修持准备不足,那么以现实的态度向他们表明首先应该掌握什么,即便这看起来使人望而怯步,也不会造成过错。涉及到与此类似的其它情况时,严肃对待他人及其对密宗的兴趣,而不是小看他们、认为没有能力,切实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勇往直前。

(13) 没有正确地依靠那些使我们与密宗修持密切结合的物质(供奉物)

阿耧瑜伽密宗的修持包括参与称为荟供的定期供奉仪式。这些仪式包括尝试特地被神圣化的烈酒或肉食。这些供奉物象征着五蕴、身体元素,在时轮金刚法中还象征气心 – 普通的干扰因素,它们在脱离愚昧并付诸正道时具有给予深沉智慧的特性。这一条堕行就是认为这些供奉物令人厌恶的,以禁酒主义者或素食主义者为理由而拒绝使用,或者相反,因为喜欢或迷恋而大量享用。

如果我们曾经是一名酒鬼,如果浅尝滴酒就有再次把我们带回酗酒成性状态的危险,和他人一道参加荟供时我们可以只是想象在品尝酒类。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只是完成品酒的动作,而并不真正去尝酒。在家里做荟供时,我们可以用茶水或果汁来替代酒。

(14) 诽谤女性

阿耧瑜伽密宗的目标是贯通并利用清净明亮的心识活动来理解空性,从而尽快克服愚昧及其本性 – 阻碍解脱、妨碍遍知一切、以及妨碍饶益他人的全部能力的主要因素。一种安乐状态的正知(觉性)对达到清净明亮的心识活动而言极具促进作用,因为这种状态吸引我们进入更深沉、更深刻、更精妙的意识(识)和能量(能)层次。此外,当安乐的正知(觉性)到达清净明亮的层次,并通过充分的理解而专注于空性,它就成为驱除愚昧之本性的最强有力的工具。

在获得专注(定)的过程中,清除了心识中的愚钝和烦乱之后,我们体验增生不息的安乐正知。我们在清除了心识中的烦恼情绪及其态度,获得对空性的日益深沉的理解和证悟时,会有同样的体验。二者结合,随着对空性在至为深刻的理解中获得至为强大的专注,我们体验增生不息、深刻精妙的各种层次的安乐。

在阿耧瑜伽密宗中,男人借助女人能够进一步增强空性的专注的正知带来的安乐。这种修持既可以借助现实的女性(业印母、实女),将她观想为女性本尊,从而规避愚昧;对那些更为精致的修持者来说,也可以纯粹观想女性本尊(手印智慧、认识的密封)。女性在身为女人这一现实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增强这种安乐。因此,对某一位妇女、所有妇女、或女性本尊加以轻视、诽谤、嘲笑,或者认为其低劣,那么就犯了这一条堕行。当我们心怀嘲弄女性之想,对妇女评价甚低或者当面蔑视,而她们明白我们的意思时,我们就造成了这一根本堕行。尽管嘲笑男人是不对的,但是这样做了并不构成一种密宗根本堕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