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利他发展慈悲

需要对众生抱持平等态度

为了培养慈悲心,有必要去净化和训练心智与心态。慈悲的定义是希望众生都能摆脱其困扰与烦恼的态度。你期待众生都能快乐的那一种态度叫做关爱。我们之所以没有那种期待众生皆能快乐、无人拥有麻烦的态度,是因为我们缺乏对众生抱持平等态度的关系。这是因为我们对敌人出现敌意与愤怒,对亲友产生执着与迷恋之故。

克服执着、敌意与冷漠

为了克服自身执着,你应该要意识到执着是与某种痴迷欲望相关,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破坏性的东西,并且会产生很强大的负面力。若尽情迷恋某人,即出现了破坏性,因此,执着与欲望就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力。一旦你对敌人怀有敌意,那么你就会生气并产生仇恨,这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所以有必要去克服执着和敌意等这些极端态度和感受,并对他者发展出一种平等态度,也就是你不会对你认为的敌人而感到怨恨和愤怒,你不会对你喜欢的人们和认定的朋友而有所依恋。

我们对众生没有抱持平等态度的另一个原因是,只有当对方帮助我们时,我们才会想去回报他们。我们之所以想要帮助人的唯一理由,就是因为对方为我们做了些好事且帮助了我们。我们之所以想要伤害敌人、之所以感到愤怒而想要伤害对方的理由,就是因为他们都曾经以某种方式伤害过我们。学会处理这种情况的方式就是去想像一下有三个人出现在你面前:一个是帮助过你的人,另一个是伤害过你的人,最后一个则是既没帮助也没伤害过你的陌生人。当你想到这三种人出现在你面前时,你应该关注当下所出现的感受。帮助过你的人─你想要为他们做点好事,你想要帮助他们。伤害过你的人─你想要以仇报仇。而既没帮助也没伤害过你的人─你则是完全漠不关心─但你也不会想要去伤害对方。你只是对此人没有感觉罢了。

关于自身平等对待他人态度的考虑要点

假使看看我们现有的态度,大多是一种偏袒的态度。即因为偏好而给予协助。你可以试想一下有两个人,一位是昨天对你伤害极深而今日又大力协助你的人;而另一位则是昨天大力协助你而今早却对你造成深度伤害的人。你可以想一想,哪一个是你想要帮助,哪一个是你想要报复?如果你打算去协助那位昨天帮助你的人,但可是,那个人却在今早伤害了你,不是吗?如果你打算去反击那位昨天伤害你的人,但可是,那个人却在今早帮助了你,不是吗?你应该要考虑你是如何对这些人有所想法的;你想像出某些人是你真正的敌人,他们总是伤害你,他们总是一如往常对你这样,每次都想尽办法惹你。亦或是,你认定某些人是很棒的,每一次都给予帮助,无论如何都不断地想要协助你。一旦反思你是如何在这么顽固不化的范畴中看待事物时,你就会意识到原来事实并非如此,那么这将会帮助你具备平等对待他人的态度。

想一下如果有一位陌生人,在此生之际对方既不伤害你也不帮助你,你应该会对此人冷漠无感,即不会出现想要帮助或伤害对方的任何感受,但你应该还是要考虑到此人将来很可能会大力协助你。很有可能某位你从未想到会帮助你的人,到头来却成为给予你大力协助的恩人。同样地,这也并不意味着某位你认为会给予你帮助的人,就会一直协助你。无论如何,你应该要试着意识到,每个人都会以某种方式在过去帮助了你,在当前正帮助你,以及在未来给你帮助。

但你可能会提出异议:你会说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提供帮助,那难道就不会出现那些伤害你的人吗?的确,某些人确实会伤害你,但你若仔细审视一下,他们给予你的帮助还是远大于对方造成的伤害。而且,当他们伤害攻击你时,你实际上可以从创伤当中获益良多。例如,你可以看看我自身的例子。我的家园故土被攻击夺取,造成我们很大的伤害。但这却让我得以能够旅居世界各地许多国家,遇见像你们这样的群众,所以这份伤害实际上还是有点好处的。

而且,当有人对你造成很大伤害,对你进行攻击时,当下正给了你一个机会去修习忍耐与宽容,通过完善这种忍耐与宽容态度,你终究可以达至证悟。这是必要过程的一部份。当阿底峡尊者前往西藏时,他带了一位相当讨厌又烦人的印度随从。于是人们问到:「你为何要带着一位这么讨人厌的人呢?这只会让每个人都很生气而已。」阿底峡尊者回答:「不,此人是我经常要修习忍耐与宽容的对象。」

假使我们有着各种敌人,我们对他们产生极大愤怒与恨意并想要伤害对方的话,如果没有人会死,那么这是一回事。但假如我们的敌人明天就要被处决的话,对方肯定明天就会死,那么今晚再试图进行报复就没啥意义了。同样地,如果你自己今晚就要被处决的话,那么现在四处乱打伤害别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很多事情都要去想一想。另一个例子是,如果有十位饥饿的人来到你家门口,他们应该都有着平等权利而获得食物。因为他们都是同样地饥饿。同样道理,如果有十位病患,他们应该都有着平等权利,需要得到药物及治疗。你真的应该要非常仔细地思索着,正如你想快乐、你不愿忧虑与麻烦而受苦,然而众生也绝对有着同样的感受。

此外,对他人的观感状态亦非一成不变。不会这么说对方一直是你的朋友或一直是你的敌人。你可以见识到其实只要几个字,就能让你的死党好友变成你的仇敌冤家。他们只须说些什么伤害你的话,就能够立即让他们成为你的敌人。同样地,对于一个你无法忍受的人,很有可能在微小的情况改变下,而变成你的至亲好友,甚至无法忍受彼此分开一、两个小时。通过这种方式,你应该要想一想当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朋友如何成为敌人,反之亦然。

我们总是在这种自他彼此顽固不变的范畴中进行思考,就好像它们真的是坚实范畴一般;但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么诸佛便会以此坚实范畴来看待世界,但祂们并非如此。我们可以从佛陀生平中看到一个例子。佛陀有一位堂兄弟名叫提婆达多,而提婆达多总是一直伤害佛陀。他会做出扔掷石头的举动,并且经常试图与佛陀竞争。佛陀本人是一位拥有极为强健体格的人,这是因为他过去积累所有善业的结果。所以每当佛陀需要任何治疗或药方时,他都必须施用相当强烈的剂量,得以配合像他如此健壮的人,因为他拥有一副强壮体格。一如往常,提婆达多觉得他必须和佛陀较量一番,所以应该得到同等治疗与同量力气,就像他的堂兄弟一样,因为他觉得自己跟佛陀一样强壮。但医生却告诉提婆达多说:「你不像你的堂兄弟那么强壮,所以你真的不该服用如此大量的药物,这会伤害你而让你不适。」但是提婆达多依然坚持着。他说:「不,我和佛陀一样强壮,我能服用和他一样的剂量。」医生最终只好作罢,给了提婆达多一份强烈药方,其远超于他通常开立给普通人服用的剂量。

于是提婆达多服用了大量药剂,却完全与其体质不合,导致他严重不适,几乎濒临死亡。之后佛陀前往探望他的堂兄弟,并说到:「我对自己的儿子罗睺罗和对你─我的堂兄弟提婆达多,总是向我掷石并伤害我的人,彼此间并无偏好。对于你们俩人,我都是抱持着完全平等态度。透过我这番陈述事实,愿您早日康复。」接着佛陀便把手放置在提婆达多的头上,然后他就被治愈了。尽管提婆达多因此而康复,但他唯一反应却是看着这位把手放在他顶上的堂兄弟说到:「把你的脏手从我头上拿开。」

如果佛陀看人是以其对自身之亲疏远近来区分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对待他人。但事实上,佛陀从未有过厚此薄彼的心态。

爱我执是所有麻烦的肇因

此外,你应该要考虑到自私自利是所有自身麻烦的根本,也是所有问题的来源。例如,假使你非常自私,只顾及自身利益的话,虽然你有可能赚大钱,但却会因此而招来小偷,想要从你身上窃取钱财,甚至被盗贼谋财害命。其原因为何?这都是因为你的自私自利,一心只想赚大钱而已。

如果你看看车祸发生的案例也是如此,人们开快车而导致意外。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因就是他们只顾自身。他们抱持着自私想法,即只想要首先到达目的地,越快越好,最终导致事故发生。当你处于湿滑之处,一个充满泥巴与潮湿的地方,因为想要尽快到达目的地,于是加速进行,却意外摔倒断腿而送进医院,那么这场事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同样地,这都是出于你的自私自利。因为你只想一意孤行却欲速则不达,导致摔跤而陷入困境。

同样道理,在国家之间所遭遇到的纷争与麻烦,也都是肇因于涉入各方阵营的自私行为。这就如同,当人们大量嗑药和养成酗酒习惯时,他们总是不停地在饮用,其遭遇到的所有问题和麻烦,皆是出于一种自私心态,而造就他们养成这些坏习惯。同理可证,一个自私只顾自身利益的人,他人对于其反应为何?没有人会喜欢那种人;没有人会喜欢自私的人。于是,你应该要想一想因为自私而造成的所有缺陷。如果你不摆脱自私自利的话,就会像是某种体内的可怕疾病一样。

利他心是所有快乐的来源

另一方面,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好事,都是我们利他之心的结果。如果我们总是为他人而尽心尽力,或是替他人着想,那么每个人都将会喜欢我们,每个人都将会想与我们同在。如果像这样的人死去,每个人都会感到哀伤,他们会感到巨大损失,每个人都会为其哀悼。此外,那些始终关怀众生的人,他们总会在其工作与事业中获得成功。如果你一直关心他者帮助众生,不只人类会喜欢你,甚至连动物也都会喜欢你。

如果你想一想佛陀的成就,祂是一位能够克服其心智无明,克服其所有烦恼、障碍与缺陷之人。祂是一位能够获得尽可能之良善特质的人,这种特质每个人都能得到。祂意识到其广大圆满的潜能所在;祂之所以能够全然做到的原因,就是因为祂放弃了自私心态而只为他人着想。当你一直想让他人受益,而且总在关照他人时,那么对方就会高兴与你同在,你尽心尽力为他们着想,即便你对他们稍有忽略,对方也不会感到不开心。但是,如果你一坐下来就只想到自己,就只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把事情做好,那么当其他人进展顺利时,也都会让你感到不快乐。

交换我们的态度

到现在为止,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都忽略了其他众生的存在,都只是为了自身缘故而进行着,然而我们所需要努力的地方就是改变我们的态度;透过两件事─改变态度且尊重对方,来取代忽略他者,现在我们应该要忽略自身所需,以利他心来取代爱我执。这就是改变自身心态或进行自他交换态度的实际作为。自他交换并非意味着我是你而你是我。但除非你能够进行自他交换态度,要不然你根本不可能达到佛之证悟境界。若你能建立起这种思考模式,来作为自身心智的增益习惯;若你能对此进行禅修,那么在此基础之上,你将能够毫无困难地发展出慈悲心。

谨记众生善意与感恩

此外,你应该要想到没有比其他有限心智的众生对我们更加友善的了。你应该要想到,例如有些国家的人们喜欢饮食蜂蜜,那么这些蜂蜜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怎么制作的?其实这都来自那些小蜜蜂的工作。牠们必须先建立蜂巢、必须外出从花丛里采集花粉。接着牠们制造蜂蜜,然后所有一切都被剥夺,被我们为自身所用。事实上,身为人类的我们之所有能够拥有蜂蜜,都是因为蜜蜂的辛勤工作。牠们工作而我们享用,所以牠们对我们很好。同样地,你应该要想一想你的牛奶和肉类都是怎么来的。它们都是来自有限众生的善意,尽管这些众生的心智程度极有限度。

以这种方式忆念他者的恩情,我们应该心怀感恩,觉得自己应该努力报答这份善意,于是我们便可以通过精神修行来报答这份恩惠。如果你想着所有他者的善意,那么你将会发展出一种利他心的态度,如同你拥有一个相当珍贵的东西而予以珍视,并且好好地照顾它。同样地,你会对他者发展出一种加以珍惜的态度,希望能够善待他们。如果对方出了什么问题的话,你就会感到非常难过。

培养慈悲

上述这些都取决于培养一种对待他者的平等态度。当你能够以平等姿态对待众生而无偏颇时,你就能够真正地对众生产生真诚的关爱与慈悲。要培养这份慈悲心,你应该要想一想,例如,可怜动物被屠杀时的各种惨状。例如,在某些屠宰牛只的国家里,他们采用的方式是拿起锤子往可怜牲畜的头上猛敲,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十三次,而牲畜还没死亡。同样地在某些地方,他们屠宰乌龟的方式,就是走近牠,然后活生生地切下肉片,以这种手段缓慢地加以杀死。你应该要想一想若你自己造下恶业而投生为畜生,并且经历相同凄惨的状况为何。你应该要想一想,若你自己让这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的状况为何。

接下来你应该要思索的是,如果你这一世的母亲若因为恶业而投生为畜生且遭遇到同样惨状。当你看到母亲被这样对待时,你会怎么做呢?你会有什么感受呢?然后想像若同样发生在你的父亲身上。然后想像若同样发生在你的每位友人身上。然后想像若同样发生在你的敌人身上。然后想像若同样发生在所有一切众生身上。假使在这过程中你以此种方式进行思维的话,那么你将会培养出一份相当真诚的慈悲心态,你希望众生皆能从苦难和烦恼中解脱。假使你能够真正诚心地培养这份大悲心的话,那么成佛之境亦不远矣。这是一种极为重要又很棒的态度而需要去培养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