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的禅修环境
我们要真正投身于禅修,就需要有利的环境。而对于什么有利于禅修,则有着各种各样的名录,当然,这些通常是在进行禅修闭关的语境中做出探讨或者呈现的,而我们大多数人则是在家里进行禅修。
即便在家里,最有助益的就是不要有分心的东西。环境要尽可能安静。我们中很多人生活在车来车往的嘈杂街区,因此,在早晨或者晚上车辆往来稀少的时候进行禅修会更好,环境还要求没有音乐、听不到隔壁房间的电视声音。这些东西非常重要。如果不可能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那么就试着戴上耳塞。耳塞并非必然会堵住所有的噪音,但它确实会降低噪音的烈度。
我们中很多人不具备能够拥有一间单独的禅修房间的便利条件。你可以用任何可能得到的空间。如果需要,你可以在床上禅修,这不是问题。生活在印度的很多藏人就在床上禅修。
另一个重要的要素是拥有一间干净整洁的房间。如果环境干净整洁,这就会影响我们的思维也变得干净整洁。如果环境是凌乱的、混乱的、脏兮兮的,那么思维会倾向于类似的样子。因此之故,我们在做禅修之前常常罗列的准备工作之一就是干净的禅修房间,并做一些供奉,即便只是一杯水。我们想着要对所做的表现出敬意,如果我们想着邀请诸佛和诸菩萨的莅临,那么我们要把他们请到一个干净的房间,而不是一个乱哄哄脏兮兮的房子。即便在一个正常的心理层面,对我们的所作所为表现出尊重也很重要,把它们视为一种特殊的东西。“特殊”并不意味着要制造一个繁纷复杂的环境,就一定要像好莱坞场景一样满是香火和蜡烛,而是简单、朴素、干净、充满敬意。
姿势
在不同的亚洲文化中,人们用以禅修的姿势多种多样。印度 – 藏人传统、中国 – 日本传统、以及泰国传统中,人们禅修的方式都不一样。他们打坐的方式都不一样,所以你不能说哪一个是唯一正确的。印度人和藏人盘腿而坐。通常,日本人、还有一些中国人,他们曲膝跪坐。泰国人则把腿放到一侧。但是对于密宗修行,我们实际上通过身体灵量在做,那么就需要完全的莲花座,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处在这个修行阶段上。如果你立志要进行这种修行,那么强烈建议你趁着年少的时候努力打完全的莲花座,因为晚年要努力就非常困难了。对西方人来说,如果你能够用任何上述亚洲传统的姿势,这很不错;如果不行,坐在椅子上也可以。最重要的是背要挺直。
直接的凝视
至于眼睛,有些禅修是闭着眼睛进行的、有些则是睁着眼睛的、有些眼睛往下看、有些眼睛往上看;这取决于禅修。通常,藏人不鼓励闭着眼睛禅修。眼睛闭着的时候除了更容易进入睡眠这样一个事实外,它还容易造成一种障碍,让你觉得为了禅修须得闭着眼睛。如果你感觉要禅修必须得闭上眼睛,这就更加难以将禅修中所培养的融入到真正的生活中。例如,如果我和某个人在一起说话,为了发起慈爱之情,我必须得闭上眼睛,这就很古怪。因此,在藏人传统中,就绝大多数禅修而言,我们保持眼睛半闭着,注意力有点散漫,眼睛往下看着地板。
禅修垫
你如果盘腿而坐,那么挑选合适的禅修垫就很重要。有些人只是舒舒服服地将腿放平坐着,所以腿并不会麻木。很多藏人大师在教导的时候就那样坐着。但是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我们坐的时候没有禅修垫,双腿就更容易会麻木。因此,你屁股底下需要有一个垫子,这样你的臀部就高于膝部。你需要选择最管用的一种垫子:薄或厚、硬或软、等等。因人而异。最重要的是你感觉舒服,你的垫子防止你的腿陷入麻木,因为那样可能会非常不舒服。
很多佛法中心有硬邦邦的、圆形或方形的蒲团,但是这些蒲团对日本人的坐姿很方便,即双腿放到下面。硬蒲团不适合盘腿坐于其上 – – 它们太高。或许有些人可以舒服地坐在上面。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它们太高太硬。如果你的佛法中心只提供禅宗的蒲团,而你要盘腿而坐,你可能会想着带上自己的垫子。
选择禅修的时间
大多数人来说,禅修最好的时间是,以禅修作为早上的第一件事或者晚上的最后一件事,这样就全天做些什么而言,分心的东西更少。有些人早上更清醒;而另一些人晚上更清醒 – – 所谓的早起的鸟和夜猫子。你比别人更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你可以决定什么时间是一天中最佳的。唯一不会向你建议的,就是瞌睡的时候进行禅修。如果你晚上很瞌睡,但是要坚持上床睡觉前禅修,你可能会在禅修途中开始打瞌睡,这根本于事无益。同样在早晨:如果你仍然处于半睡半醒状态,禅修也不会很有效果。所以,估量自己怎么样最有效。大早上禅修的时候喝点咖啡或者茶之类的东西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尽管藏人没有这种习惯。
我的导师前世什贡仁波切讲述过他在西藏密宗学院受训的情形。所有的僧人坐在禅修大堂,他们将在那里睡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侧身头枕着对方的大腿(藏人在身体接触方面没什么麻烦)。清晨很早很早的时候,铃声响起叫醒他们,而他们就会起来开始禅修,进行唪诵等等。但是,除非你是医生,已经习惯了被午夜叫醒起身进行手术等之类,醒来以后立刻就进行禅修,这一点会很吃力。
禅修多长时间
你开始进行禅修的时候,禅修时间要短而频繁,这很重要。作为初学者,努力坐下来禅修数小时,这就会变成一种煎熬。有些地方的人们确实这样做,但藏人通常不会鼓励这样做,因为如果禅修是一种煎熬,你就不想做它了!你只是等着禅修时间结束。所以,在开始阶段,禅修五分钟之类 – – 这就够了。在上座部寺院里,他们会坐着禅修和行走着静修交替进行,这样就不会在一段漫长的时间里做同样一件事。
藏人所用的类比是,如果一个朋友来看你,但他待的时间太长,你就等不及要他们离开了。他们离开后,你就不会急着再要见他了。但是,朋友在你想继续想和他多待一会儿的时候就离开了,那么你就会因为很快再见到他而欣喜。同样,我们禅修的姿势、禅修的座位、禅修的时间,这都应该让人舒服,这样我们就乐于禅修。
确立愿望
禅修前确立愿望非常重要。实际上,确立愿望是建议你早上睁开眼睛就要做的第一件事。你刚刚睡醒,还在床上的时候,可以确立今天的愿景。你可以想着“今天,我努力不生气。我要努力更加有宽容心。我要努力对别人培养更多的正性的感情。我要努力让这一天成为有意义的一天,而不是浪费它。”
有一个很绝妙的禅宗心印,我最喜欢的一个:“死亡随时至,姑且放轻松”。如果你想一想,它非常非常深刻。如果你非常神经绷紧,如果你非常紧张、神情沮丧,认为死亡会随时降临,那么你将什么都完成不了。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做的不够。我不够优秀。”但是,如果你知道死亡可能随时降临,你对此轻松以待,那么你就会用一种富有意义、现实的方式去做你所做,而不会焦虑、紧张和神经绷紧。因此,努力记住,死亡随时至,姑且放轻松!
我们在禅修前确立愿望,即“我要努力禅修‘多少’分钟。我将努力做到专注。如果发现自己开始打瞌睡了,就要让自己清醒起来。如果我注意力游移,就努力把它带回来。”对此严肃对待,而不是仅仅说说而已 – – 真正把你的愿望记在心里,贯彻到底。真实对待愿望可能会很困难。如果你习惯了在禅修期间思考其他事情的坏习惯,即便这些事情是其它的佛法之事,这就是一个很难破除的坏习惯。我是根据我的经验来谈的:这就是一个很难破除的习惯,所以要在禅修前努力确立正确的愿望,并坚持它。
动机(信心)
接下来是信心。在藏传佛教的语境中,动机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目的:目的是要完成什么?标准的目的在“修行的路径之阶”(藏文:lam-rim道次第)中得到描述。正如道次第所描述,目的是(a)提升来世生活,(b)从转生中完全获得解脱,以及(c)达成觉悟,这样你就能够帮助其他所有人从转生中获得解脱。
在考虑自己的动机时,你必须要对自己诚实,这一点很重要。你真心诚意相信转生吗?我们绝大多数人不相信,例如说“我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在下一世获得另一个宝贵为人之转生”,或者“我这样做是为了完全从转生中解脱出来”,或者“我这样做是要达成觉悟,这样我可以帮助所有其他人从转生中获得解脱” – – 如果你不相信转生,这些都是空话。如果我们修行禅定,以此作为我说的“佛法之光”的一部分,这就再好不过了,但是对自己真诚以对。你不需要向别的任何人说这个,但是你对自己的动机真诚以待:“我这样做要提升此生的东西。”这很好;这是一个合法的动机;只要你对此真诚以对。另一方面,尊重佛教中那些真正的长远目标,不要想着佛教修行只是为了提升此生的东西,这一点很重要。
动机的第一部分是:我们致力于什么?第二部分是,在它背后驱动我们朝着那个方向的情绪。例如:“我致力于一个将来宝贵为人之转生(目标),因为我害怕转生成一只苍蝇或者蟑螂或者任何这些糟糕的状态(恶趣),这是多么糟糕。我确实想避免低层次的转生,我坚信存在避免低层次之转生的道路。”这不是一种让人陷入瘫痪的恐惧,例如“境况毫无希望。我实在无助”,而是一种健康的感觉,“我确实不想要它,我看到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它。”和我担心开车的时候出事一样 – – 我要小心,而不是我们被恐惧吓坏了,所以就永远不开车了。
动机的另一个例子是“我完全讨厌、厌倦、受够了转生带来的苦难(情感),我想从中脱身(目标)。”这种出离心背后的情感本质是“必须又得成为一名幼儿,从头又要学所有东西,必须要接受教育,必须要思量如何自立。要不断地应付疾病和衰老,这真是无聊。这就像是在一遍又一遍又一遍地观看一部糟糕的影片。我的意思是,多么无聊啊。我受够了!”菩提心的动机,即为了达成觉悟,就是我被悲悯所打动:“我就是无法承受,每个人苦难都如此深重。我必须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我能够帮助每个人都克服苦难。”
所以,动机包括一个目标,以及我们为什么想达到这个目的的情感原因。动机还包括一旦我们达到这种目的,我们要做什么:“有了这宝贵为人之转生,我要继续朝着觉悟努力。”当我们用一种大乘佛教的方式修行时,动机的三个层次的每一层都处在终究为觉悟努力这样一个语境下。第一个层次的动机是“为了能够在觉悟的路上继续前进,我要得到宝贵为人之转生,因为要完成我的目标,这要花费数世时间。”第二个层次的动机是“我想从业力和烦恼情绪等之中获得解脱,因为如果我对他们生气、如果我执着于他们、或者如果作出冲动的行为,我就无法帮助别人。如果我感到骄傲或者自大,我就不能真正帮助别人。所以,我需要获得个人的解脱。”最后,最高层次的动机是“我想获得解脱,这样我就完全知道帮助每个人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动机非常重要。宗喀巴大师因此强调说动机是需要我们贯穿于整天、而不是在禅修期之初仅有的东西。动机不应该只是一些花言巧语;我们要当真如此。当真如此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我们将动机内化的程度如此之彻底,通过禅修的修行,动机成为一种真实、自然的情感,因此确实真正成为我们如何进行日常生活的方式。
禅修前安静下来
一旦我们形成正确的物理环境,确定了动机。我们就需要安静下来。这通常通过某种呼吸修行来完成,例如计呼吸次数。除计呼吸次数外,还有各种更加复杂的关于呼吸的练习。
七支修行
通常建议我们在开始阶段需要培养某种正性的力量,对此,我们运用大家熟知的“七支祈请”,或者“七支修行。”在这个语境中,“支”的意思是“步骤”。
(1) 怀着皈依和菩提心礼敬
第一支是礼敬,其意思是对那些达到觉悟的成就者表示尊敬;对我们怀着菩提心而致力于获致的自己将来的觉悟表示尊敬;对能够使我们达到那个目标的我们自己的佛性表示尊敬。
(2) 供奉
第二支是做供奉,这也是表示尊敬。
(3) 承认缺点
接下来是公开承认我们的错误和缺点。这并不是说对我们的错误有负罪感;负罪感并不合适。罪恶是对我们所做的事情揪住不放,并对我们的行为贴上“如此糟糕”的标签,并且不放手。这就像不把垃圾扔出去,而是一直存放在家里,想着:“这些垃圾真可怕。气味真糟糕。”不是这种罪恶感,第三支是为我们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我为我的行为感到后悔,我尽我所能不再重犯。我尽我所能来克服我的缺点。”
(4) 欣喜
第三个步骤是为别人和我们自己所做的正性的事而感到欣喜,这样我们对自己和别人有一种更加正性的态度。
(5) 请求教导
接下来,我们请求导师和诸佛给予教导:“请常赐教。我敞开心扉,乐于接受。”
(6)恳求导师们不要离开
下一支是:“请不要你走。请不要离开。我确实严肃认真地对待学习,确实请求您和我在一起。”
(7)回向
最后是回向(献辞)。在某种意义上讲,回向就是把能量对准一定的路径。我们想着:“不管是什么正性力量,不管积累了怎样的理解,愿它能够对我们开始所怀的愿景做出贡献。”我喜欢用的一个类比就是把我们的工作内容存储到电脑上。如果我们没有把它存放在一个特定的文件夹,即“解脱”或“觉悟”的文件夹,那么,默认设置就会自动将它存储到“提升轮回”的文件夹,但是,这如果不是我们的目的,如果我们想朝着得到解脱或者获得觉悟努力,那么我们要有目的地把它存储到“觉悟”的文件夹。这就是回向。我们持此真意,而不只是唪诵言辞。我们怀着悲悯,通过它背后的情感奉献出正性的力量等等。
七支祈请之后是真正的禅修,在禅修的总结部分,我们做另一个回向。
结论
你可以看出,禅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关于怎么做的教导也确实很精细。我只是给出了笼统的指导;每一个具体的禅修,都需要有具体的指导。但是,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即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如何去做、以及我们为何而做。
有一些佛教传统,例如禅宗传统,只是说,“坐,冥想,你这样做就可以搞定了。”但是,尽管这可能对某些人管用,对另一些人却很困难。很多人发现这种方法很难,所以,我呈现给大家的是印度 – 藏人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