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tudy Buddhism Home
Arrow down
Arrow up
基本教理
Arrow down
Arrow up
普世價值
什麼是…
如何做…
禪修
訪問
Arrow down
Arrow up
西藏佛教
Arrow down
Arrow up
關於佛教
證悟之道
心靈訓練
密法教義
原著文本
精神導師
Arrow down
Arrow up
進階研習
Arrow down
Arrow up
道次第
心靈科學
論藏和教義系統
金剛乘
祈禱和儀軌
歷史和文化
Arrow down
Arrow up
有關我們
Authors & Experts
Newsletter
Progress Reports
最新內容
Arrow down
Arrow up
支持我們
العربية
বাংলা
བོད་ཡིག་
Deutsch
English
Español
فارسی
Français
ગુજરાતી
עִבְרִית
हिन्दी
Indonesia
Italiano
日本語
ខ្មែរ
ಕನ್ನಡ
한국어
ລາວ
Монгол
मराठी
မြန်မာဘာသာ
नेपाली
ਪੰਜਾਬੀ
پنجابی
Polski
Português
Русский
සිංහල
தமிழ்
తెలుగు
ไทย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اُردو
Tiếng Việt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Arrow down
視頻
帳號
New
Enter search term
Search
Search icon
障礙
19 文章
學習佛教的目的是什麼?
當我們在佛教背景下談論禪修時,我們所說的是一些相當特殊的東西。現在,我們常常在各種場合聽到“meditation 禪修” 這一詞,因為它聲譽很好,很多人用它放鬆等等。然而實際上禪修時,大多數人通常不知道該怎麼去做。我們的想法是:需要坐下來並且保持安靜,但是然後又如何呢?是否僅只是專注於呼吸或善良的想法呢? 梵語中,「修」 (Bhāvanā)一詞的蘊意是“使某一些事情成真”。它的藏文詞...
Part
in
如何學習佛教:聞、思、修
針對社群網絡跟簡訊的增補
復習 我們已經看過如何處理態度訓練或心的訓練,根據我們每天生活的經驗。我們過我們的生活,自己體驗每分每秒。即使我們把我們所作的一切都在臉書或推特上廣播,我們還是唯一一個體驗那些的人。 這年頭,看起來很多人幾乎對傳簡訊或把感覺或活動貼在臉書或推特上面上癮了。閱讀這些別人的日常生活,跟我們自己的日常生活之間有什麼不同呢? 顯然那跟我們自己的生活體驗有一段距離,而別人所體驗的,是他們的生活,尤其是那些只是以很簡短的文字描述。...
Part
in
日常生活中的修心:沒什麼特別
業力的基本特徵
業力的意思 業力在不同的印度佛教教義體系中有多種解釋。讓我們用其中最簡單的一種,非格魯派的藏傳佛教傳承遵循其主要的解釋。除了 應成派和毘婆沙派,我們在格魯派的解釋中也發現了所有的印度佛教教義體系。根據這種解釋,業力是一種心理衝動,即它將我們帶往一種行為或一種體驗的方向。它並不是行動本身;而是引領我們去行為的衝動力。當我們有了到冰箱跟前去的衝動力時,實際上業力並不是走到冰箱跟前,而是去找食物的衝動力。它可能是建設性地行動或者破壞性地行動的一種衝動力。...
Part
in
9•11後看業力
正見和正思維
訓練辨別性意識(分別智) 辨別性意識就是區分何為正確何為不正確,何為有益何為有害。這方面,我們有八正道上的最後兩個: 正確的見地(藏文:yan-dag-pa'i lta-ba,正見)。 正確的意願或者動機思想(藏文:yan-dag-pa'i rtog-pa,正思維)。 在進行正確區分何為正確何為不正確、何為有益何為有害的基礎上,我們相信所判斷是真實的,正確的見地與此有關。正確的動機思想或者意願是它引發的建設性的心理狀態。 正見...
Part
in
一種完整的佛教生活: 八正道
廣講菩薩戒:十一~ 十八,以及一般違犯
(十一) 向非器說空性法 我們之前在討論菩薩戒,我們已經講了十八條根本戒中的十條,現在是第十一條。通過這條戒,我們避免向那些未受訓練的心靈教導空性。 這是說教導最深層次的空性,特別是對那些還沒有準備好理解這個教法,卻已經發菩提心的人。他們會迷惑和害怕,結果會因而放棄菩薩道,轉而只追求個人的解脫。 這是非常具體的。 在解釋中,它說這樣的人可能認為空性意味著沒有人存在。 他們可能會想:如果沒有人存在,為什麼還要費心去造福其他人呢? 然後他們只會追求自己的解脫。 我們不僅可以從中觀的角度來理解,還可以從唯識的角度來理解。...
Part
in
解說行菩提心的修持跟戒律
如何對治焦慮
克服焦慮的提示,生活更加自信。
in
如何做…
止與觀:綜論
止 (一種心靈處於平靜和穩當的狀態) 與觀 (一種心靈具有特殊視點的狀態) 是所有佛教形式中禪修(靜坐)凝思教導的基準。
in
專注
寓佛法於我們的生活
有效地在我們生活中運用佛教教導以帶來正面結果的指引。
in
如何研習佛教
何謂三昧耶?
藏文的「damtsig」,梵文說的三昧耶,指的是緊密連結。指的是透過修持與本尊或上師建立緊密的連結。
in
誓言
飼養並調服恐懼之惡魔
受Tsultim Allione啟迪,這個方法用符合護法神「滿意與補足」儀軌架構的方法來處理恐懼與焦慮。
in
情緒保健
1
2
›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