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tudy Buddhism Home
Arrow down
Arrow up
基本教理
Arrow down
Arrow up
普世价值
什么是…
如何做…
禅修
访问
Arrow down
Arrow up
西藏佛教
Arrow down
Arrow up
关于佛教
证悟之道
心灵训练
密法教义
原着文本
精神导师
Arrow down
Arrow up
进阶研习
Arrow down
Arrow up
道次第
心灵科学
论藏和教义系统
金刚乘
祈祷和仪轨
历史和文化
Arrow down
Arrow up
有关我们
Authors & Experts
Newsletter
Progress Reports
最新内容
Arrow down
Arrow up
支持我们
العربية
বাংলা
བོད་ཡིག་
Deutsch
English
Español
فارسی
Français
ગુજરાતી
עִבְרִית
हिन्दी
Indonesia
Italiano
日本語
ខ្មែរ
ಕನ್ನಡ
한국어
ລາວ
Монгол
मराठी
မြန်မာဘာသာ
नेपाली
ਪੰਜਾਬੀ
پنجابی
Polski
Português
Русский
සිංහල
தமிழ்
తెలుగు
ไทย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اُردو
Tiếng Việt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Arrow down
视频
帐号
New
Enter search term
Search
Search icon
日常生活
38 文章
如何将道次第融入生活中
介绍三个次第动机的结构 道次第的藏文拼音为「Lam-rim」,经常翻译为「达至证悟的渐进之道」,但这并不是在说我们行走的某条道路。这里的「道」事实上是指一种心灵状态,被当作一条途径,能够引导我们到达某处,就此例而言,即是达至证悟之道。我喜欢称为「心灵途径」,这是我们需要发展的东西,是以某种渐进有序的方式,进而达至证悟。...
Part
in
通过道次第而自我转化
学习佛教的目的是什么?
当我们在佛教背景下谈论禅修时,我们所说的是一些相当特殊的东西。现在,我们常常在各种场合听到“meditation 禅修” 这一词,因为它声誉很好,很多人用它放松等等。然而实际上禅修时,大多数人通常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我们的想法是:需要坐下来并且保持安静,但是然后又如何呢?是否仅只是专注于呼吸或善良的想法呢? 梵语中,「修」 (Bhāvanā)一词的蕴意是“使某一些事情成真”。它的藏文词...
Part
in
如何学习佛教:闻、思、修
三学
导读:佛教科学、佛教哲学、以及佛教宗教 达赖喇嘛尊者切向普通听众演讲时会做出一种划分。我认为这种划分很有助益。他的谈论包括这样三种区划:佛教科学、佛教哲学、以及佛教宗教。 谈论佛教科学时,我们谈论的是情绪的科学,思维如何工作,就是他所说的心理和情感的卫生学。佛教对所有各种情绪状态,以及它们如何工作、如何汇集在一起等等,都有着一种非常详细的分析。 此外,还有: 关于我们知觉如何运行的认知科学,意识本身的本质,帮助我们培养专注力的各种训练方法。 对宇宙进化论的非常详细的分析 – 宇宙如何开始的,如何延续的,如何结束的。 ...
Part
in
一种完整的佛教生活: 八正道
禅修的主要特征
禅修是很多宗教传统都存在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佛教;尽管佛禅修的很多方面在所有印度宗教中都能够找到,但是这里,我想将所有讨论限制在佛教的呈现方式来谈。 视频: 康卓仁波切 — 「禅修是浪费时间吗?」请点击影片右下角的「字幕」图样以开启字幕。要更改字幕语言,请点击「设定」图样,然后点击「字幕」选择想要的语言。 什么是禅修?...
Part
in
禅修:主要重点
三十七种菩萨行 – 文字翻译
礼敬罗格须瓦拉雅。 我通过三门经常来礼敬,至尊菇如和怙主观世音。他们知道诸法无所来去,专为利益迷途众生努力。 圆满觉悟的诸佛是饶益快乐之源,这出自他们证悟的神圣佛法。既然这依据他们知道是何种修持,我将开示这种菩萨的修行。 (1)如今我获得这(转生为人的)伟大航船,拥有闲暇和丰富资源,这确实难得,为了使自己和他人从无法控制的轮回中解脱,修行闻思禅定,毫不犹豫、夜以继日,这就是菩萨行。 (2)对亲友的执迷似置身波涛,对敌人的愤怒如火中烧,愚昧让我们陷于黑暗,从而忘记何取何舍,舍离家乡就是菩萨行。...
Part
in
三十七种菩萨行
正语、正业和正命
回顾 三学在于道德规范(藏文:tshul-khrims,戒)、专注力(藏文:ting-nge-’dzin,定)、以及辨别性意识(藏文:shes-rab,慧),而这三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助于培养: 如果你和别人打交道,那么观察我们如何与他们行为、如何与他们言谈,或者如果我们与他们有某种贸易往来,我们如何在贸易的层次上与他们互动,这一点当然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有道德规范,规范我们不做出任何伤害别人或破坏性的事。 为了能够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互动,我们同样需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们在说什么,他们的需要是什么,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如果我们不加注意 –...
Part
in
一种完整的佛教生活: 八正道
十八种约束的修行(誓言)
第六要 第六要包括十八种修持,使我们与这种态度训练紧密结合。第七要则包含二十二种净化法来训练我们的心态。这清单很长,但它们也是如何减少自私、多关心他人的绝佳指南。我将详细介绍每一点,这会有帮助,也是必要的,因为藏文表达得相当晦涩难懂,除非我们得到明确的解释,否则很难理解在讲什么。 梵文三昧耶(藏语为dam-tshig)指的是形成紧密联系的修持,它将我们与训练心态紧密相连。当中有些是我们需要避免的事,有些则是我们需要采取的行为。 (1–3)恒常修学三总义 三个要点中的第一点是,(1)不违背诺言。...
Part
in
修心七要的解说- 伯金博士
六度与日常修行
第廿五到第卅七偈及结语偈颂 心理标签的另一点...
Part
in
《三十七种菩萨行》释 - 伯金博士
修心的廿二要点
第七要 第七要,最后一要,包括廿二种训练以净化我们的态度: (1) 将诸瑜伽摄为一 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应该以能够帮助别人为目的。 在印度,人们经常有寄生虫,经常使用的一个愿文例子是“我吃饭时,愿我滋养我体内的所有微生物。” 即使我们无法在整个用餐过程中保持这种动机,我们也以这为开始。龙树菩萨所写的回向偈非常有帮助:“我受此食,非出于贪执,而是作为帮助他人的药物”。 (2) 遇违缘时只修一法 这可以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是透过施受法来摆脱我们的烦恼情绪—透过承担他人的烦恼和痛苦。这并不是说我们承受别人的愤怒,然后我们自己变得更愤怒。...
Part
in
修心七要的解说- 伯金博士
将伦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原则
伦理的精要是和平与非暴力。如果实践,我们不只能利益自己,也能利益整个社会。
in
普世价值
1
2
3
4
›
»
Top